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这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客观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更加注重制度供给的系统集成。
健全农民种粮的收益保障制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最根本的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稳步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这就需要加快健全农民种粮的收益保障制度,稳定完善价格支持政策,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建立与落实和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的补贴发放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完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一是加强人员投入,打造一支职业化的新农人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做职业新农人。强化与农业科研院校、企业合作,设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创新运用多种方式打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并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加强政策投入,不断完善现有的农产品价格和补贴机制,适时优化农产品价格体系,规范补贴种类、范围、标准等。建立多层级多类型的保险产品体系,加大金融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价格、补贴、保险“四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持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来,结合农业生产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完善就业帮扶和富民产业发展促进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尽量安排更多的政策性公益岗位,如环境卫生保洁员、森林防火宣传员等,优先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上岗就业。二是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农村现有各类资源,并进行系统包装和打造,通过引进市场化的经营团队进行专业运维,从而构建政府、市场运营方、村集体多方共赢的格局。三是不断更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式和手段。要借助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尤其要抓住新能源、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给乡村带来的巨大机遇,充分挖掘乡村现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让乡村生态实现价值变现。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教育科普、农耕体验等价值,丰富乡村多元业态,并将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努力让广大农民吃上生态饭、文化饭、产业饭,大力拓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渠道。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一是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做到提前发现、快速识别、精准帮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注重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落地有声、见到实效。二是优化驻村帮扶力量。要从驻村帮扶干部的选派标准、人员数量、帮扶对象、业务培训、监督考核、帮扶任务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强化帮扶针对性,优化帮扶措施和方法,使帮扶效果更加突出。重点围绕消费帮扶和产业帮扶,更加注重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人口内生动力,将基层政府、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社会资本等多种力量拧成一股绳,进行合理统筹,实现帮扶效用最大化。三是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金、就业奖励、产业奖励、生态补偿金等制度设计,以转移性收入的方式落实兜底保障政策。
(作者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