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北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政治引领,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改革、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最根本、最可靠的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一是强化党建统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媒体,严守宣传工作纪律,把方向、抓导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强化“一盘棋”思维,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确保文化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二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法治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增强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分层分类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培训,加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切实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练就“两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三是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创新。深化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充分调动文化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提质,优化业务工作融合和机制流程,推动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规范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实践,加强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发挥好社科项目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一批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积极培育基层宣讲活动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强化舆论引导。稳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办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新篇章”等专题专栏,精准有效开展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典型宣传,强化新闻发布制度化、常态化、场景化、社群化建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优化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创新“三情联动”应用,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三是推进网络综合治理。加强重大主题网上宣传,积极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做实网络问政工作,绘好网上网下“同心圆”。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监管,依法查处网络违法违规案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促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相统一。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抓实文明培育的“点”,串起文明实践的“线”,促进文明创建的“面”,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推动文明之风充盈城乡。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依法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推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二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健全重点文艺作品创作引导激励机制,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重庆特色、北碚韵味的精品力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持续开展“梦想驿站”“送欢乐下基层”“同读一本书”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以文塑城、文城相融,高质量推进“百馆之城”建设,开展古镇古街生态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培育升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村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创建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提档升级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孵化一批本土骨干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