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新驱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用高水平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创新助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012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创新驱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高水平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文化创新助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行笔谈

创新驱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帅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明显跃升,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智媒时代,我市影视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抢抓数字机遇,坚持“创新立业、变革立制”原则,充分激发全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实现影视文化产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坚持内容创新,倾力打造“渝字号”精品力作。“内容为王”一直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本土原创题材影视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较大进步,推出了《开山人》《白云苍狗》《岁岁平安》《城门几丈高》《重庆谈判》等优秀影视作品,荣获多项国内外奖项。但在题材丰富性和创作多样性方面,仍显不足。因此,要坚持“内容为王”,推动内容创新。一是加强对“巴渝历史文化”题材挖掘。《山海经》《华阳国志》中的神话传说,三峡考古遗迹里的秦汉文明,夔门诗歌中的盛唐气象,巴蔓子的“忠”、秦良玉的“勇”,均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都是影视创作的优质题材,需要在创新创造和转化发展上下功夫。二是加强对“重庆城市精神”题材挖掘。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重庆城市精神内涵丰富,是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重庆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都与城市精神和城市记忆紧密融合,是新时代影视创作的重要着力点和引爆点。

  推动业态创新,倾力抢占微短剧和社交媒体新赛道。从目前国内影视市场现状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正成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和新场景。要在业态创新上持续发力,发挥微短剧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先发优势。一是加强市场培育和产业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新赛道竞争,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在不断创新、竞争、淘汰、发展中,培育出优质企业和优质影视作品。二是加强内容监管,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避免低成本运作所导致的艺术水准降低,对于格调不高、粗制滥造的内容产品要坚决下架,不断推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优秀微短剧作品,坚持“人文立城、文艺立品”,讲好重庆故事。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研发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技术革新,重塑影视内容制作生产流程,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影像技术发展。此外,加大影视节展举办和扶持力度,继续支持“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先锋艺术电影展”“重庆青年电影展”等影视节展活动的举办,让影视节展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化传播品牌。

  促进机制创新,倾力塑造影视文旅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影视文旅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探索“影视+文旅”的融合发展有效机制。一是加强影视制片服务行业规范管理。支持重庆市电影制片行业协会整合市内影视拍摄资源,规范外联制片管理制度,为各类剧组提供“一站式”制片服务,解决剧组来渝取景拍摄的后顾之忧,塑造重庆城市管理良好形象。二是加强重庆旅游景区资源梳理。重庆独特的山水风貌、错落的城市建筑、秀美的人文景观,都是绝佳的影视拍摄资源,是众多剧组的心仪之选。要对重庆各区县特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拍摄场景资源进行分类梳理,编制数字化资源库,方便各类剧组按需选取,既有利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各区县景区曝光度和传播力。三是加强影视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集聚和整合,实现影视剧本交易、项目孵化、影视制作、设备租赁、服化道、群演、外联制片、后期制作、营销发行、金融服务等产业在重庆本土整合,打通全产业链,从“拍重庆”变为“重庆拍”,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3443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