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全面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打造数据要素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低碳化生产方式提升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打造数据要素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数据是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运行的新型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重庆要积极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和供给机制。加快建设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中的“1”,按需建立一个涵盖交通、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重庆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和开发利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公共数据有效整合和智能分析,积极探索和挖掘数据在数字化城市运行、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提升重庆公共数据资源供给能级,发挥新质生产要素价值。二是规范数据资产管理。探索按照数据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登记、存储、使用、披露、处置,构建清晰、完整的数据资产管理路径。支持西部数据交易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社会数据资产登记服务,鼓励以“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引入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来保护敏感信息,严格防范数据资产泄露、损毁、丢失等管理风险,保障市场参与主体持有、使用、经营数据的权利,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三是优化数据要素流通规则。要制定和完善数据流通的规则和机制,确保流通数据来源合法、隐私保护到位、流通和交易规范,可根据“数据二十条”中的相关内容,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加强数据采集和质量评估标准制定。要制定明确、透明的数据共享政策,构建“开源”创新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
以数字化生产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是数字化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可能突破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生产力。重庆要加快形成与数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一是深入推进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要着力推动数字化变革,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通过数字化变革引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协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要加强高端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数字形态,鼓励重庆市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上云上平台”,实现高水平智能化转型。二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持续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利用数字技术对商贸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全链条的改造,实现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服务贸易企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服务。支持“新零售”等数字商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智慧餐厅、无人便利店等商务领域智能化探索项目发展,助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是创新数字治理和提升公众数字参与水平。要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制定关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将大数据技术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中加强数字素养教育,特别是提高青少年、中老年等群体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应用能力。在新质生产力的架构下,创造一个公众参与的数据化社会生态系统,不断优化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
以低碳化生产方式提升新质生产力,推进新重庆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重庆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加快推广绿色低碳理念,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支撑,发展绿色金融和碳市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一是倡导并深化绿色低碳理念。要强化绿色低碳的全域发展共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政府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体现绿色低碳的导向,积极宣传先进典型,适时曝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典型;企业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氛围,鼓励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消费。二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智能制造等低碳循环发展技术研发与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电力、工业、交通、建筑行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该重点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能源优化、成本优化、风险预知及决策控制,整体上实现节能降本提质增效。三是发展绿色金融和碳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我市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能源效益改进项目和绿色能源企业融资,通过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推动能源行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要进一步优化培育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管理体制,同时完善碳排放的会计和核算体系,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