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力举措全面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
第015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有力举措全面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粟健 龚茂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要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化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能工巧匠、锻造大国工匠的主阵地,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的综合提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全覆盖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要构建公共文化课、文化选修课、文化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一是开发培根铸魂的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课。要根据学校特色和巴渝文化特点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融入职业文化、融通产业文化、融合巴渝文化,创建校本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新课堂,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开设适配专业的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要主动对接专业类别,积极寻找各专业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积极开发“巴渝旅游文化”“巴渝建筑文化”“巴渝交通文化”等公共选修课,打造“文化课程集群”,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诚实守信等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搭建优秀传统文化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的育人载体。三是开展“一站式”社区文化活动课。要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功能,按需开设适合学生社区生活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课程,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供给,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全方位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内外育人路径。高职院校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育人力量,整合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红岩文化等资源,以丰富的育人实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是以校园文化厚植爱国情。全方位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阵地,完善“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长效机制,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构建匠心文化景观、匠人主题功能区等,引导学生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二是以企业文化传承工匠心。总结提炼重庆本土优秀企业文化,将其融入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实训、师资培训等方面,通过“巴渝工匠杯”技能竞赛、选树工匠标杆、重庆劳模宣讲等赛事活动传承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认同感,激发技能报国情怀。三是以红岩精神激发强国志。深挖红岩精神育人资源,通过在校内建立红岩文化室、培育红岩讲解队、挂牌红岩精神传承基地,以校内、校馆、校地“三联动”为保障,构建红岩精神“五融入”育人体系,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筑牢技能强国梦,为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全链条活用数字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高职院校要努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共享,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一是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立足专业建设和教学实际,运用数字技术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元素,打造“一库两坊”数字资源,为融合专业技能和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资源保障。二是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数字化转型。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场景式的学习场景;运用虚拟仿真、全息投影、视觉识别等数字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利用数字技术实施全景数据采集,构建动态的教学评价模式,纵深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三是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推广传播。顺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集传承发展、宣传展示、沉浸体验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创建贴近师生的校园文化数字媒体。同时,扩大数字文化国际传播,以数字技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通过“中文+职业技能”积极宣传中华文化和工匠精神,推动巴渝文化“出海”,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作者单位:重庆开放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