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年味儿是文化的味道凝望人性深渊,聆听大千世界的回响历史的天空很蓝 读三国可以很轻松对舆论概念的解剖与再阐释
第008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博物馆里的年味儿是文化的味道
凝望人性深渊,聆听大千世界的回响
历史的天空很蓝 读三国可以很轻松
对舆论概念的解剖与再阐释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舆论概念的解剖与再阐释
——读《反思与重构: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知识转型》
刘丹凌 任浚瑜

  郭小安教授长期深耕于政治传播、公共舆论等研究领域,在新书《反思与重构: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知识转型》一开篇就指出:“研究舆论就好像去瞄准一个随时移动的靶子,有所收获的,必定是那些不断瞄准靶心的人。”进入新时代,“范式危机”的凸显敦促舆论学研究的知识转型。基于对既有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系统耙梳和深入解析,作者试图缝合传统与现代、理性与非理性、公共性与公众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缝隙,重构具有新时代特征、契合媒介化社会座架、彰显网络场域底色的新舆论学知识谱系,瞄准不断游走和变幻的舆论学研究靶面,击中一个又一个“靶心”——后真相、舆论反转、时间信息茧房、过滤泡、圈层化、米姆、智能化转向等等。

  舆论是什么?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也正因为各种相关讨论呈现出多视野、多面相、跨学科的景象,舆论学领域遂彰显出丰腴的学术张力和蓬勃的想象力。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化,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更是重塑了整个舆论场,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向、新关切、新难点层出不穷,催动着新的理论思考与话语体系淬炼。作者正是立足这样的时代背景与技术基座,从主体、客体、本体、数量和质量五个面向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定义进行了反思,解剖了当下舆论的核心要素及其特征,包括主体多元性、客体泛公共性、本体多样性、数量多变性、质量多维性等。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描摹了舆论的定义:“特定群体或特定机构围绕泛公共议题以各种方式开展的关注、表达与聚集活动,体现出情感倾向的一致性。”突破了传统的舆论主体一元论、舆论客体二元分化论、舆论本体意见论、舆论数量临界论、舆论质量情理对立论,从而建构新的舆论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书中通过梳理和总结公共舆论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发展流变过程,有力证明了“公共性”在舆论概念中的核心价值,主张对公共性价值的复归,并提示,只有将公共性与公众性价值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正确理解舆论。

  作者在书中指出,情感是一种道德能量和社会资源,情感也并非理性的截然对立面,若将公共舆论中的情绪视作社会治理的可能资源,而非社会群体中的非理性病症,实现“情感交流”与“协商对话”,将有助于丰富社会治理的工具箱。

  因此,情感因素并非舆论引导中的洪水猛兽,反而有可能成为舆论引导中的重要力量和关键所在。作者重新审视了情感在舆论形成过程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及隐匿功能,提出舆情引导实践中情绪资源使用的可能性路径及边界,尝试将情感这一要素融入当前的舆论引导观,为我国的舆论治理注入了新的动能。

  此外,随着视觉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舆论的表达不再局限于文字的使用,具备隐喻化特点,使用多模态手段将图像、漫画、流行语、表情包、短视频、米姆等进行二次创作、改编与重组的图像表达方式,正在众多舆论事件中凸显。由此可见,技术的嵌入使公共舆论的研究呈现出图像转向的态势。书中从公共事件中图像传播的溯源谈起,进一步分析了丝带行动中图像符号的利用以及其视觉动员的功能,引出新媒体图像传播时代下漫画、表情包、短视频等图像框架及其背后所涉及的象征化和符号化隐喻。

  而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技术的嵌入也拓宽了当前舆论主体的范畴,社交机器人的出现已然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作者深入探讨了社交机器人对舆论生态的影响:借助政治腹语这一概念,他既分析了操纵性社交机器人作为模仿者与伪装者、虚假信息制造者、群体极化制造者在公共领域中对信息舆论进行控制的邪恶作用,亦揭示了协作性社交机器人作为海量信息的智能把关者与对话者、民意的智能分析与预测、过滤气泡的戳泡器、协商民主平台的搭建者、公共服务的智能助力者在公共领域中发挥民主潜能的善意功能。

  作者在篇末再次提及靶心隐喻:“研究舆论就好像去瞄准一个随时移动的靶子,虽偶尔能击中目标,但击中的概率永远赶不上靶心的转移频率。”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断追赶着快速转移的靶心,保持着对舆论学研究执着的兴趣和激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