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我的历史老师,让我一直对历史知识储备有点自信,但即便这样,在面对自家孩子全天候无死角的追问时,我往往也会被问得内存冒烟,甚至直接宕机。
小时候我的三国故事来源是以《三国演义》为主,辅以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版,这些经典版本从现在孩子们的眼光来看,读起仍然有些累。孩子会在夜晚让我讲一个“的卢”这匹名驹的专属小传——我只能大眼瞪小眼,只能硬着头皮现编现演,还生怕说错……
这个时候有朋友推荐了这本《少年读三国》,作者刘勃。我对他感兴趣的是除了《世说俗谈》《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失败者的春秋》这些畅销书之外的音频节目,比如“刘勃的国学课”“刘勃煮酒论《史记》”“刘勃谈三国水浒”……因为会讲故事的人写的书也许更适合小朋友的理解。
果然,刘先生还是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曾经解读过《西游记》、金庸等,在面对过去的人物,他能够尽力持理解之同情,不求全责备,也不滥加虚美之词,而是“用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当代人对于过往世界的观念。”
《少年读三国》以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重述《三国演义》,把复杂的人物关系、激荡的历史风云、长达近百年的事件进程,梳理得明明白白,方便读者一目了然地获取基本认知。全书以《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为基础编写,最有意思的其实不是三国的真相,而是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给小朋友带来的满足感,刘勃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也在解读过程里得到了传达。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就有了历史三国和“演义”的区别。《三国演义》里的曹操一开始就是欺负皇帝的大奸臣。但实际上,两个人的关系也有相爱相杀的各种复杂阶段,甚至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不少人视为汉朝忠臣。董卓的形象一般都被塑造成一个肥胖残暴又愚蠢的小丑。但董卓其实本事很大,尤其是怎样在军队里树立权威并赢得军心就做得很好,但他确实也没有想到他任命的一堆刺史、太守,比如袁术、韩馥、孔伷、刘岱、张邈这些人一到地方上就宣布讨伐自己,让董卓觉得他的一片好心被严重辜负。鲁肃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老好人”,他在孙刘联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先是主动请命去荆州试探,然后根据情势变化及时调整路线和方案,他的勇气、才智和谋略都是一流的。
古代人躺不平,现代人卷不赢。
孩子们得到的知识越多,眼界越发开阔,不仅在学校跟同学朋友们激情讨论,回到家也可以跟父母们辩论。没看过《三国演义》却对里面的人物如数家珍,或许是有同学讨论过《王者荣耀》中的游戏角色……单纯地压制不准看、不准玩、不准说显然不现实,这个时代孩子们接收的信息已经超级海量,想控制他们几乎已经是不可能。
多少代人都喜欢看的三国故事,里面有金戈铁马,有老谋深算,更有帅哥美女——而《少年读三国》告诉小朋友,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关羽也许没有那么高大威猛,周瑜也不是那么小肚鸡肠,诸葛亮并没有天气控制器的逆天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三国是什么样子,英雄又是什么样子?或许与我们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异。看《少年读三国》这样的书其实是给了他们另外一个视角,让他们的思考更加全面。当然在我看来也可以规避很多我知识点上的盲区。
我们能教给小朋友的其实并不光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堆又一堆的规范式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又一种思考的模式。
历史的天空可以很蓝,少年读三国可以很轻松。这些说不尽的三国故事,至今仍为我们所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