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发展能级优化轨道交通规划 赋能主城东部槽谷发展打造龙溪河流域百万亩级千年良田示范基地尽快开工建设G4223武渝高速巫山(鄂渝界)至万州段多渠道降低生养成本 提升群众生育意愿充分利用高速路网资源 搭建“平急两用”生活物资供应体系遵循供应链“四现法则” 支持重庆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加快生成式AI技术商用 赋能数字重庆建设
第009版:聚焦重庆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发展能级
优化轨道交通规划 赋能主城东部槽谷发展
打造龙溪河流域百万亩级千年良田示范基地
尽快开工建设G4223武渝高速巫山(鄂渝界)至万州段
多渠道降低生养成本 提升群众生育意愿
充分利用高速路网资源 搭建“平急两用”生活物资供应体系
遵循供应链“四现法则” 支持重庆制造企业“抱团出海”
加快生成式AI技术商用 赋能数字重庆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黄茂军:
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发展能级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创新、开放、便捷、宜居、生态、智慧、人文“七个城”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就此,市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茂军提出,渝中作为重庆母城、都市中心,既是“老重庆的底片”,也是“新重庆的客厅”,需要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持续优化城市形态、功能业态、发展生态,紧扣“四化”现代都市、建设“四区”首善之地总体目标,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更好发挥“六大作用”、加快打造“六个新高地”,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发展能级。

  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内涵底蕴和内部功能协同提升。以中山三路整体更新等重点项目为牵引,通过“留、改、拆、增、升”综合推动片区全面焕新,打造串联“大礼堂-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的西南大区风貌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中线。

  二是更加注重人产城深度融合。在黄花园现代服务产业园及周边区域升级打造市级产业园区,建设未来科技实验室、软件研发中心、总部办公基地等集成的综合载体,积极布局工业设计、工业软件等新兴业态,助力全市建设“设计之都”“软件名城”。同时,围绕人才集聚,市场化配套供给长租公寓、人才公寓等,实现更大限度的职住平衡。在菜园坝滨江新城整体更新中,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思路,高质量规划实施TOD综合开发,构筑集高铁、轨道、码头、公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探索具有高铁经济特色的新型发展生态,聚力打造交通枢纽、商务高地、总部基地。

  三是更加注重投融资模式探索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可持续模式,在“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针对性引入股权、债权、证券化等投融资方式,探索TOD、EOD、REITs、绿色金融等新型投融资路径,市场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为项目运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