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匠精神和技能传承下去用科学梦绘就家乡美筑梦飞虹紧盯前沿科技 加大技术攻关只有到一线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在档案馆里“挖呀挖呀挖”一个微笑传递医疗的温度
第019版:T7 致敬新重庆·奋斗者 2023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把工匠精神和技能传承下去
用科学梦绘就家乡美
筑梦飞虹
紧盯前沿科技 加大技术攻关
只有到一线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
在档案馆里“挖呀挖呀挖”
一个微笑传递医疗的温度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2023
90后护士杨小霜:
一个微笑传递医疗的温度

  人物名片

  杨小霜,90后,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

  我在江津区白沙镇上的一家医院里当护士,到2023年底,刚好十年整。2023年6月底,我调至医院导诊岗,开始了我的导医生涯。

  来医院看病的大部分人都是当地的老百姓,每天不到8点,大厅里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为了方便群众看病,从2016年开始,医院就将上午的上班时间改成了七点半。

  “你好!护士!我想借一把轮椅”“你好!护士!请问病案室怎么走”……在门诊部导诊台,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前来咨询。

  “喂,医生,你在哪里?我在你们医院的大厅里!”一天,一位背着背篓、拿着老年机、70来岁的老人在我的正前方打电话。挂断电话后,老人站在原地左右为难,我微笑着迎上去问:“您想找哪位医生看病?”

  老人抬起头望了我一眼,随手一指说:“那间诊室的医生怎么没有在啊?”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门诊坐诊的医生每天都不一样,你是专门要找那位医生看病吗?”老人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对我大声说:“护士,你讲大声点,我听不到!”我的回答几乎是吼出来的:“每天坐诊的医生都不一样……”

  “我想找杨医生,她讲她在屋里的,我坐车都坐了两个多小时……”老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样的话语。我翻出手机拨通了杨医生的电话:“杨医生,一位老人专门来找您看病……”

  “是我的老病人,他耳朵有点儿不好,我跟他说我在住院部5楼,他听错了,你把他带上来就是了!”

  又一天,在大厅收费处,一名老人怀里抱着一个5岁多的孩子。孩子蜷缩在老人的怀里,双眉紧皱,呻吟着。老人佝偻着,明显有些承受不住孩子的重量,她四处张望着,脸上写满了焦急。我从导诊台推来轮椅,示意老人将孩子先放在轮椅上,然后从老人手里接过医保卡,在自助挂号机上给她挂上了号。老人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擦眼泪……

  医院并不是冷冰冰的墙和窗,而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这温暖可以是一通电话、一把轮椅或者是一个微笑……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