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名片 杨小霜,90后,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 |
我在江津区白沙镇上的一家医院里当护士,到2023年底,刚好十年整。2023年6月底,我调至医院导诊岗,开始了我的导医生涯。
来医院看病的大部分人都是当地的老百姓,每天不到8点,大厅里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为了方便群众看病,从2016年开始,医院就将上午的上班时间改成了七点半。
“你好!护士!我想借一把轮椅”“你好!护士!请问病案室怎么走”……在门诊部导诊台,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前来咨询。
“喂,医生,你在哪里?我在你们医院的大厅里!”一天,一位背着背篓、拿着老年机、70来岁的老人在我的正前方打电话。挂断电话后,老人站在原地左右为难,我微笑着迎上去问:“您想找哪位医生看病?”
老人抬起头望了我一眼,随手一指说:“那间诊室的医生怎么没有在啊?”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门诊坐诊的医生每天都不一样,你是专门要找那位医生看病吗?”老人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对我大声说:“护士,你讲大声点,我听不到!”我的回答几乎是吼出来的:“每天坐诊的医生都不一样……”
“我想找杨医生,她讲她在屋里的,我坐车都坐了两个多小时……”老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样的话语。我翻出手机拨通了杨医生的电话:“杨医生,一位老人专门来找您看病……”
“是我的老病人,他耳朵有点儿不好,我跟他说我在住院部5楼,他听错了,你把他带上来就是了!”
又一天,在大厅收费处,一名老人怀里抱着一个5岁多的孩子。孩子蜷缩在老人的怀里,双眉紧皱,呻吟着。老人佝偻着,明显有些承受不住孩子的重量,她四处张望着,脸上写满了焦急。我从导诊台推来轮椅,示意老人将孩子先放在轮椅上,然后从老人手里接过医保卡,在自助挂号机上给她挂上了号。老人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擦眼泪……
医院并不是冷冰冰的墙和窗,而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这温暖可以是一通电话、一把轮椅或者是一个微笑……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