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新文旅融合助力重庆“设计之都”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两江实践用数智赋能持续营造最优人才生态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013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创新文旅融合助力重庆“设计之都”建设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两江实践
用数智赋能持续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共渝中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渝中作为重庆母城、经济高地、开放窗口、都市中心,将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推动渝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为彰显都市中心风采增彩添韵,为推动渝中接续发展赋能增效。

  坚持举旗定向、凝心铸魂,以思想政治引领坚守理论根脉、锻造忠诚血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政治理论学习这个根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原原本本学、整体系统学、融会贯通学、领导带头学,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效,形成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格局,推动全区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二是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充分借力重庆社科院、重庆红岩干部学院等市级研究平台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区委党校、区委党史研究室等区内研究平台作用,探索推动新型智库建设,积极构建理论研究矩阵,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深入开展区级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项目,着力打造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重庆影响力和渝中辨识度的特色社科品牌,努力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三是加强理论宣传宣讲。发挥好“红岩渝理同行”理论宣讲品牌作用,扩大“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效应,组建思政名师行、榜样模范行、时代青年行、风采巾帼行、百姓名嘴行、文艺大咖行六支宣讲队伍,运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方式开展学习宣传,不断增强理论宣传宣讲“亲和力”和“色香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奏响强音、成风化人,以内外兼修宣传弘扬社会风尚、展现渝中风采。充分发挥“塔尖”效应,对内促进全区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对外推动渝中经验、渝中形象、渝中风采享誉五湖四海,内外兼修当好全市宣传工作的“领头羊”“排头兵”。一是壮大主流舆论声势。深化区级全媒体融合传播,主动加强与中央及市级主流媒体合作,创新开拓城市国际传播工作,建好用好“陆海书院”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等传播平台,努力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讲述渝中发展故事、展示渝中良好形象,加快形成“墙内花开正盛、墙外花香更浓”的良好局面。二是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提档升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建设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创新打造更多文明实践点,积极融入全市“时代新人库”“时代新人馆”建设,深入落实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任务,精心选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风化人。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强化责任传导和结果运用,建好用好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工作质效。开展城市环境整治、社会治理效能、民生综合服务、市民文明素质、文明共建氛围等专项提升行动,排查解决一批群众关切、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身边“小案小事”,让市民在共同擦亮“金字招牌”中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四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织密意识形态安全防护网,健全条抓块统阵地管控体系,深化重要阵地建设管理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常态抓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传承,以人文渝中建设焕发母城活力、彰显城市魅力。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渝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人文底蕴深厚、重点文物云集,孕育了重庆的“根”“源”和“魂”。一是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更新、持续更新,“像爱护眼睛一样”延续巴渝文化、统战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文化基因,保护好重庆人心中“精神丰碑”解放碑、“精神港湾”朝天门,做好传统技艺、民风民俗、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因地制宜实施“红色三岩”片区、佛图关石刻、罗汉寺摩崖造像等文物修缮保护利用工程,推动母城历史文化在保护中留存记忆、在展示中焕发生机、在活化中诠释价值。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变革重塑。突出小而美、品质化、舒适化、便捷化,加快打造区文化艺术中心,因地制宜建设更多富有书香味、人文感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提供延时、错时开放等惠民服务,“一居一特色、一街一品牌”擦亮做实解放碑CBD周末音乐会、城墙故事会等群众文化品牌,创新运用数字手段推动文化“上云”,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三是推动文旅体娱产业迭代升级。巩固拓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深化文商旅城融合发展,大力招引传媒影视、旅游演艺、竞技赛事等领域实力强劲、特色突出的品牌企业落户渝中,差异化打造大鹅岭艺术潮玩创意集群等一批产业集群、大田湾体育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设计推出具有渝中标志性的高品质消费产品、消费场景,以优质供给对接多元消费需求,让全球游客赏古巴渝风景、品老山城韵味、享新重庆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