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重庆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明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重庆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头条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明

胡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汇融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活力澎湃的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创始、建构与演进的重要力量。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明,铸就长江文明新辉煌,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精心打造长江文明保护体系。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长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结构多元。一是深入全面研究长江文明。整合研究力量,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组织历史学、经济学、哲学、考古学、文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农学、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协同开展长江文明探索、整理、研究工作。二是积极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立法。目前各省市正在制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为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范有序,在省市级层面地方相关立法中,以专章、专节或专门条款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范予以规定,解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管控保护问题,规范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运营等事项,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范有序、落实到位。三是系统性、创新性地开展长江文明遗产保护工作。实施差异化保护策略,继续加强长江流域文化资源普查成果的保护利用与资源整合工作,对现有的长江文明及其所属分支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根据文化资源与长江核心文化价值的关联度、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状态,确定差异化的保护重点。使用现代技术和方法进行保护,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技术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长江文明保护,建立长江文明数据库,对藏羌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彝文化、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徽文化等进行数字化提取、技术化编程,突破时间、空间、类型分布的固态化短板。

  整体推进长江文明传承发展。只有全面深入了解长江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长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新时代长江文明建设。积极推动长江文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及沿线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长江文明未来传承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紧迫且长期的任务。一是坚持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串联长江沿线物华天宝的历史名城、奇雄险秀的峡江景观、闻名寰宇的文物宝藏、颇负盛名的文化艺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以物化、活化的视角去识别、还原文化要素,使文化资源在长江流域“活”起来。二是打造一批内涵丰富、覆盖广泛的长江文明品牌。建立一批独具鲜明特色和内容优势的长江文明创意产业园区,进一步壮大长江文明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城镇,提升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推动文化助力长江沿线乡村振兴。三是推动多种文化空间协同发展。统筹协同推进现有的文化遗产空间、城市现代文旅场景空间、乡村场景空间打造,以河流场景营造为着力点提升长江沿线城市品质,使三种空间各具特色又兼具关联度。或在场景中举办相关经济和文化活动,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一部分。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生态、金融、体育、科技等资源融合发展。支持长江沿线省区市跨区域组合建立文化产业联盟,促进“文化+”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资源共享、品牌共铸,共同打造跨区域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

  积极探索长江文明弘扬路径。弘扬长江文明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长江文明的品牌影响力,提升长江文明认同感,推动长江文明、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以长江流域发展的新实践、新成就、新格局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不竭的文化力量。二是繁荣文艺创作。引导和鼓励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实施长江文明新品、优品、精品创作工程,抒写新时代长江流域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奋斗者的精神品格,鼓励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长江故事。三是举办有影响力、高层次、综合性的节庆活动。在举办2023长江文明论坛的基础上,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可举办长江文明节、长江文明旅游节、长江美食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文明论坛等活动;推出长江文明育民、惠民、利民措施,制定特色文化惠民政策,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是促进长江文明对外交流。以经济贸易、科技创新为载体,联结长江黄金水道与“一带一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贸易,向世界展示长江流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沟通平台,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合作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让长江文明带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新平台。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