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时不我待的昂扬姿态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文旅廊道,如何消除行政壁垒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编者按
以时不我待的昂扬姿态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
文旅廊道,如何消除行政壁垒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

邢海晶 杨静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举措。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我国从市场大国向市场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是重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重庆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更好融入与服务我国新发展格局,重庆需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

  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高端要素市场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全国首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就必须充分运用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为成渝地区加快高端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此,成渝地区要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谋划建设一批经济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形成多层次高效协同创新的平台体系,对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集中攻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用研发合同制、项目经理制、“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开展技术和产品攻关,加大高端产品有效供给,推进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成熟健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实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推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和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育,围绕“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注入新活力。

  优化市场开放制度,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机制。从政策制度制定过程来看,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需要实现三个注重。一要注重系统性,坚持目标导向,对已出台的市场制度规则进行全面梳理,系统集成、优化升级,形成“1+N”的政策制度体系;二要注重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找准要素市场规则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实施靶向治疗,明确政策举措,提出解决方案;三要注重操作性,坚持效果导向,对政策制度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同步细化其中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从政策落地操作过程来看,以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需保证市场平等准入制度等落地见效,全面归集惠企政策,有效处理政策信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规范企业的金融活动,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提升金融机构应对外部风险变化的适应能力与抵御能力。

  培养和发展强大的内需市场,持续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强大的内需市场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是壮大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内需市场的规模优势所带来的高度韧性,是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经济内循环生态构建的重要依托,能较好地抵御与应对国际市场波动风险,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培养和发展强大的内需市场,充分发挥内需市场的规模效应,需要大力发展本土跨国公司,依托双边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培育价值链“链主”,提高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内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集成融合,打造“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助力重庆构建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所产生的“虹吸效应”,借助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度和竞争力,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升级服务。同时,要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保证城乡居民在经济发展中收入不断提高,从而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在于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高质量的供给能够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科技成果的创新与转化能够有效支撑双城经济圈内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在川渝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推进仪器仪表、能源装备、数控机床、摩托车等优势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培育产业新优势,聚焦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型应用和新型消费产业等新兴赛道,对产业布局进行适时调整、动态更新。再者,深入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云”上产业链;加快培育商贸文旅、康养家政、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落脚点还是要通过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生产,增强双城经济圈内产业上下游环节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构筑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比较优势。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