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自己,春暖花开将“县里那些事”讲到观众心里山城你早今昔长寿三道拐跟着鲜妹感受腊味
第011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面朝自己,春暖花开
将“县里那些事”讲到观众心里
山城你早
今昔长寿三道拐
跟着鲜妹感受腊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昔长寿三道拐

李智熔

  1972年,因为父亲工作需要,我们举家从长寿搬迁至沙坪坝。离开家乡之前,父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去三道拐旁边的燎原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正有缆车开过,这就是著名的长寿缆车,它刚好在三道拐旁边。

  对于三道拐,长寿人没有不知道的,它是明清时期就建成的一条古街,是连接长寿上下半城的重要通道。因为依山而修,整条石板路蜿蜒曲折,多达三千级石梯,还因为在这条路上有三道急转弯,“三道拐”因此得名。自古就有“爬三道拐通身大汗,下三道拐双脚打闪”的说法。

  和三道拐齐名的长寿缆车是1964年开始通车的,那个年代它就已经拥有两个全国第一: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据说这两项殊荣至今无法超越,现在又加上全国运行最久这个荣誉,实乃长寿人的骄傲。

  上个世纪70年代,乘坐缆车上行只要3分钱,下行2分钱,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很奢侈的。比如我的奶奶,就觉得坐缆车是浪费。我们家住在下半城的关口,去上半城都是走三道拐。后来,我的小姑一家也搬到三道拐居住,我们去三道拐的时间就更多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三道拐宽敞的石板路、曲折的石阶梯、悬崖边的黄葛树、道路两旁折折叠叠的房屋,都是游戏的乐园。男孩子们在石板路上滚铁环、坐滑板,女孩子们在路边跳皮筋、跳房子。路边还有居民摆的茶水摊,一张简易的小桌子、一大桶深红的茶水、几只搪瓷小盅,一分钱一杯,还可以续杯。孩子们从上疯狂奔跑而下,端起茶水就喝,然后把杯子和盖杯子的玻璃片弄得一片狼藉,茶摊的主人也从来不见生气。

  三道拐总是热闹的,挑担背篓的农民上上下下,熙熙攘攘的居民进进出出。农民们挑着蔬菜、肥料,挑着金黄的稻谷和柴火;居民们也背着背篓赶场买货。三道拐和缆车成了长寿上下两城的交通枢纽。

  每年麦子收割的季节,三道拐上还会有很多送麦草进城的农民,他们用一种叫“钎担”的工具,两头是尖尖的铁棍,中间是厚实的扁担。钎担两头串起两捆巨大的麦草垛。挑麦草的人在中间,几乎看不见人,就看见两垛移动的麦草。蜿蜒的三道拐上移动的麦草垛,现在想来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呢!

  麦草是造纸厂最优质的造纸原料。父亲说,麦草会变成最好的纸张,送到重庆印刷书籍和报纸,这样我们每天才能读到《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听到这样的话,小小的我觉得很神奇呢!当时的长寿安定造纸厂承担的就是生产报纸纸张的任务。

  这些送麦草人中间,也不乏我们家亲戚。于是,父亲会带他们去爬三道拐,登高眺望长江和下半城,然后再请他们坐缆车下来。

  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你不带他们坐上去,走下来呢?这样就不会累了。”父亲刮了刮我的鼻头:“你笨啊!爸爸请客,坐下来便宜一分钱呢!”嘿嘿嘿,这就是我可爱的爸爸!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重庆主城离长寿并不遥远,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却几乎没回去过,直到今年,因为父母遗留的一些事情,让我再次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在表弟的引领下重走三道拐。

  因为三峡大坝的修筑,眼前的长江在这里变得宽阔,以前老的长寿大桥和大部分的老城已经沉入水中,三道拐的起点就离江边近了很多,感觉也没有小时候陡峭了。

  长寿撤县设区后,区政府对三道拐做出旅游开发规划,对这条老街的道路和房屋进行了局部的修复改建,委托重庆大学进行三道拐保护更新设计,把保护三道拐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于长寿三道拐历史文化和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遗存风貌的梳理,对传统风貌资源划定保护底线、合理保护、适度利用。

  三道拐树木依然葱茏,石阶依然干净,一切还是我喜欢的样子。我和表弟慢慢走上去,我一路听他慢慢讲述几十年来三道拐的变迁。

  和父亲当年一样,表弟带我又坐缆车下来。长寿区政府为了保留和维护这一明清时代的建筑,做了大量便民公益举动,把三道拐和长寿缆车都作为长寿旅游名片推广开来。长寿缆车如今已经变成免费观光车,让游客和本地人更能享受便利轻松。

  我坐在宽敞明亮的缆车里,仔细地去寻找几十年前照相馆的位置,可惜已经找不到了。缆车的一边是古朴的三道拐,而另一边已经是高楼林立的都市模样。这不禁让我在惆怅之间感到一些快慰,国家的进步、城镇的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是着实看见的。

  三道拐旁边的新长寿大桥桥头,有一家“桥头鱼庄”,表弟请我在这里吃鱼。在桥头的几棵大黄葛树下,支起一张大桌子,风清日朗之下,坐着大快朵颐,很是快乐舒服。

  我倚在引桥栏杆上,看着眼前浩渺的长江水,听着表弟和鱼庄老板熟稔的乡音,原来他们是儿时同伴,还一直相互关照至今。我一下子感到特别踏实,和他们一样,我永远是长寿人,是三道拐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