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开州区竹溪镇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推广,精细技术服务,狠抓再生稻高产创建工作。2021年,竹溪镇再生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其中核心面积达1300亩,两季平均亩产达1019.36公斤、实现“吨粮田”目标。接下来,我们将始终围绕“中国碗要装中国粮”的目标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高度重视强引领。组织领导是农业农村兴盛之本。一是组织领导实。区农委在专业技术、物资保障上全力支持,镇党委政府在人员、经费上全力保障、全面统筹,共同谋划再生稻高产推广创建工作。二是统筹谋划早。每年坚持在2月底前召开春耕备耕工作会,坚持早部署、早谋划。三是工作责任明。实行“镇农技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网格化分片包干制,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区干部负责群众思想工作,农技干部负责技术指导,从种到收一包到底,进入田间地头开展全过程服务。四是过程常态督。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巡察,镇农服中心、规建环办定期检查,不定期督察,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持续服务讲实效。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促进农业丰产增效。一是技术骨干不断档。20多年来,竹溪镇三代农技干部,二十多年如同一年,数十人如同一人,老带新、新促旧,培养“土农民”变“土专家”,持续接力再生稻高产创建工作。二是技术服务不脱节。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竹溪镇技术骨干从选种、育苗、栽插、水肥管理、适时收割头季稻、巧施促芽肥、发苗肥、及时收获再生稻等几十个技术环节,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亲自到田间示范、指导,成了真正的“田保姆”。在亲自示范的同时,竹溪镇还专门印发再生稻种植技术要点,在重要时间节点还会专门发放“重点农事告知书”,提醒农户及时开展水稻田间管理。二十多年来,竹溪镇更是将最初只有几户十几亩种植量的再生稻,发展成覆盖全镇范围约3000亩种植规模的再生稻高产示范镇,基本实现“吨粮田”目标,竹溪再生稻全球同纬度地区单产领先名副其实。
问题导向搞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永恒的动力。竹溪镇锚定提高再生稻单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出了再生稻单产提升的一片天地。在区农委常态化技术支持下,先后引入万县农校(现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有针对性地展开合作,实现了多轮技术变革,解决了品种轮换、育壮秧、肥水管理、栽插密度、收割时机等多个技术难题。2022年,竹溪镇又与重庆三峡学院技术团队合作,着力解决抗逆性下降、病虫害加重、品质和产量降低等问题风险,实现科研团队和农户双赢。
激励保障抓关键。强化政策保障,为推动农业机械化、智慧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住三峡移民、乡村振兴等重大机遇,主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延伸田间的产业道路、长藤结瓜的供水系统、整齐美观的高标准农田,以适应新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二是落地落实各类涉农补贴。全面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2021年完成粮食直补315.88万元,种粮大户补贴836亩19.228万元,申报产油大县奖补资金2.7万元,油菜种植与旅游融合补助资金30万元。三是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合区农业执法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本镇4个农资代销点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进行抽查,严禁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到生产基地。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巡查,完成包括蔬菜基地、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年抽检样品任务3065个;农药减量1300亩。
(作者系开州区竹溪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