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见到主人公的电视采访一根竹的重生慢读时光垮垮桥的前世今生巴山雨后
第007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次没有见到主人公的电视采访
一根竹的重生
慢读时光
垮垮桥的前世今生
巴山雨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根竹的重生

程华

  12年前,我认识了来自梁平的老方夫妇。

  那年,老方遭遇一场变故,幸有贤妻陪伴左右。我和友人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年后,老方得以渡劫。夫妇俩回梁平前,郑重地给我一个细长的方盒子,说小程你是写字的,肯定喜欢我老家的竹帘画。以后来梁平记得打电话哟。

  一卷竹帘,打开,不太宽,长不及一米,两只熊猫埋头啃竹,貌极憨萌。

  次日,来访的朋友欲索去。略一迟疑,还是给了。悦目小物,谁不爱呢?

  后陆续得知:老方恢复了工作,退了休,儿子结婚生子,夫妇俩忙着含饴弄孙……近年消息渐少了。但他俩身处微时的相濡以沫,临别时他那一揖,那幅竹帘画,我都记得。

  一日上网,闲逛进一个关于梁平的网站。突然想看看那幅被朋友“劫”去的竹帘画是何物?才发现这小物件颇有来历——起于宋代,经元、明至清愈加繁盛,曾被征为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后曾入驻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苏葆祯、阎松父、黄胄等一票知名画家都欣然留墨……不禁唏嘘。

  一根竹,纵然清雅俊逸,总难免洇染几丝尘气。茫茫竹海中,它被人挑中,形态从竹节、竹筒、竹片不断变换,直至细若发丝的竹丝与上等蚕丝经纬交织……两种天赐的恩物从此融为一体。

  一支画笔轻点晕染过它薄凉细润的身躯:或水鸟轻灵,或牡丹雍容,或空山暮雨……它的命运被彻底点化。

  从一根竹到一张帘,要经历30余道繁复工序;若再精分,可数出80多道工序。对于匠人,那是对技艺、心性、时光的残酷磨炼。对于一根竹呢,又何尝不是?

  近日,有机会去梁平,其中有竹帘厂。终能一睹一枝竹从乡野到殿堂的逆袭之旅了。自出发起,心情一路雀跃。

  上天垂爱,让梁平物产丰美,人杰地灵。农耕文明熏染下的乡人勤劳灵巧,劳作之余喜将遍地生长的竹子伐来编织家具、农具、用具……竹帘工艺渐渐由此滋养而成。

  时光梭回幽深处。一位当地燕姓工匠,因善织竹帘而蜚声民间。官府招其用竹丝加蚕丝织成精美轿帘、椅帘、窗帘等种种。一双绝世巧手,将竹的清雅、丝的贵气弹拨得恰到好处,于是梁平竹帘晋为皇室贡品。燕姓工匠生卒年代无从查考,但根据《梁山县志》所载推断,属于梁平竹帘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应出现于宋代或早于宋代。

  之后千百年间,小小竹帘起落浮沉,有过兴盛与光鲜,也遍尝悲辛与沧桑。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梁平竹帘同样经历风光无限与冷寂孤清的几番交替。可喜的是,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发于兹,长于兹,已流传千年的民间工艺需要继续绵延传承。

  然而有个现实无可回避:选材严苛、工艺繁复,既保证了竹帘的出类拔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产业化发展。这是我梁平之行中在老陆厂里参观后的感受。

  梁平多竹:楠竹、苦竹、罗汉竹……制帘须取上等慈竹。所谓上等,一须为色泽泛青柔润的“隔年青”,过老过嫩均不能用;二是竹节须细长、无竹子相互碰撞形成的伤疤,如此才能满足韧度好、竹丝长、不易断裂的要求。通常100斤慈竹,最后留用也就三四斤。

  选竹、砍竹、剃竹、锯竹之后是派篾:一位拴围腰、架老花镜的老师傅一手握一节锯断的竹筒,一手持篾刀剖筒成条,手法快准,每片竹片宽度均衡。然后起篾,拿刀将最外层青皮与最内层黄篾用力刮去,只留头层青。待刮至竹片薄软可随意弯曲,师傅在一柄固定于老式木凳一端的冲篾刀上开始冲篾破丝。

  他左右手拇指、食指将薄竹片按于刀身上,巧妙地捻、拆、捋、扭……青翠薄片竟神奇地丝丝分离!

  “这就叫‘细’?”见我啧啧称奇,老师傅微笑,“早哦!还要揉丝、抽丝、槽丝……打磨成又细又光滑差不多直径0.15毫米的丝,那才叫细,才上机!”

  一节竹筒可抽丝约两三千根!此时竹丝细如发丝,不,细过发丝——一根普通缝衣针的针鼻,可穿过这样的细丝21根。

  “哐啷”“哐啷”有节奏的机杼声,引我至一架老式纺织机前。一名中年妇女端坐,两手开弓,推、拉、牵、引……一点,一点,光滑莹润的小块竹帘渐渐成型……暗红外套、蓝布围裙、随动作微颤的马尾,被老式白炽灯晕黄的光芒笼成一帧剪影。轻抚那块织了一小半的竹帘,果然“薄如蝉翼淡如烟”。

  妇人的手,黯淡无华,干枯皲裂,与竹帘的光润形成巨大反差。一小块熠熠生辉,背后是厚得看不透的粗粝苍凉。她编的是经线纬线,编的也是她的日月星辰;她织的是蚕丝竹丝,又何尝不是经年累月的枯燥清寂?

  “接下来还要上油、挂帘、修边、绘制……”来不及一一观摩,但我终于懂了老方夫妇予我竹帘时的郑重。我为当年的轻慢深感歉疚,也对眼前这群虔诚的从业者心生敬佩。所谓匠心,一定比磐石更坚硬,否则如何经得起岁月之河的长久冲刷?

  纯手工竹帘制作工艺繁复,从业者须技术精湛且用心用情,全程“眼到、手到、心到”。如今生活节奏快捷,人心日益浮躁,庶几能守住寂寞耐得枯燥?而现代科技产品的冲击、生活方式的多元,令竹帘工艺品已不再是人们的刚需。

  改进工艺,翻新花色,提升画艺,文旅推广,让审美与实用进一步结合……梁平在突围,坚守者们在突围。

  想起近年大火的故宫文创——我想,一个事物的兴盛或衰落,一定有它的自然法则,但也与人文因素密不可分。

  历经千年风雨几世沉浮的梁平竹帘能够再整旗鼓、浴火重生,重新迎来它的高光时刻吗?我期盼,我坚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