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带来新机遇,童书应该怎么选李姗姗:不要忽视孩子的童言稚语清香逸远的“二十四节气”中国的群星闪耀时那些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飘》:现代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双重变奏
第004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双减”带来新机遇,童书应该怎么选
李姗姗:不要忽视孩子的童言稚语
清香逸远的“二十四节气”
中国的群星闪耀时
那些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飘》:现代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双重变奏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飘》:现代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双重变奏

周航

  1936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版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也译作《乱世佳人》),是作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半年即销售1000万册以上,1939年底被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后更是引起轰动,1937年即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40年《飘》由傅东华译至国内,数十年来又有多种中文译本面世,其魅力长盛不衰,影响深远,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世界名著。

  小说以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为大背景,以美国南部种植园为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反映了美国南方人在内战前后的真实生活,塑造了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洋洋百万言却不显冗长沉闷,在真实的时代与风俗画卷中隐含着丰富的主题内涵。《飘》中所记述的历史早成过眼云烟而“随风飘散”,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价值却可永恒。这是一部战争小说、一部爱情小说、一部家族小说、一部政治历史小说,还是一部充满现代和女性意识的现实主义小说,阅读的视角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蕴,而这正是一部经典作品所应具备的内在品质。

  在笔者看来,这部小说最有魅力、最具争议的当属作品中自始至终存在却又是暗流涌动的矛盾性,其不明显但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读,这直接导致了小说内部张力的形成,并开启整部小说叙事推动力的机关,即现代意识与女性意识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进程中的充分展现。

  《飘》的现代意识体现在传统与现代、农业与工业、蓄奴制度和民主体制的相互对立和冲突上。乍看之下,小说作者与主人公斯嘉丽是站在美国南方立场上的,小说题目“随风飘散”也似乎是唱给南方种植园的一曲衰歌。

  转念细思,小说对一切逝去的悲切感并非作者真正要去表达的。小说以失落感作为铺垫和基础,在逆向追忆南方传统田园生活美好的同时,敏锐地察觉到时代向前推进的不可逆转性。在斯嘉丽坎坷人生和爱情波折的叙述中,斯嘉丽俨然成为南方的化身,小说愈是描述南方美好的田园生活,在南方静美生活迅速衰败的叙事进程中就愈是寄托了作者的无边困惑。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与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同为女性,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也具有强烈的自叙传性质。比如作者是亚特兰大人,小说故事发生地也为亚特兰大;又比如作者经历过南北战争,而小说故事的背景即为南北战争;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作者与小说主人公有诸多类似的经历,而且在性格上都是叛逆的。

  之所以作出如上判断,是因为以战争为背景的现代意识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政治的风向而有着不同的争议,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作敢为、独立叛逆、爱憎分明同时又毁誉参半的女性形象,却是谁都无法去否定的。

  不过,与《飘》中的现代意识一样,女性意识在小说里同样是充满矛盾的。斯嘉丽在战争前后与几个男人的相处,充分展现了她极强的自我意识,在逆境中她能体现出顽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她实际上是个离经叛道的、十分复杂的女性形象。

  所以,当我们再读《飘》时,总能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作者和主人公的矛盾性,总能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现代性的两副面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同的读者,肯定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