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通过暴露于含病毒的唾液或者其他物质而感染,疾病可以从动物传播给动物,或者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目前这种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疾病。虽然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为100%,但被咬伤后,做好预防几乎可以100%防止发病。
狂犬病毒的感染过程
狂犬病毒通常在患病动物咬人后通过唾液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会在肌肉组织内逗留一段时间,少量复制。
然后沿着神经末梢向脊髓和大脑方向前进,大约每天几厘米。
最后,病毒抵达脑部并大量复制,直接攻击人体的控制中枢,身体出现恐水、怕风等症状。这时,免疫系统已经来不及提供保护。
狂犬病暴露分级
Ⅰ级为完好的皮肤接触到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此时清洗暴露部位即可,不需进行其他医学处理。
Ⅱ级为无明显出血的咬伤、抓伤;无明显出血的伤口,或已闭合但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接触到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此时,应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当判断病例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等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时接种)。
Ⅲ级为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临床表现为明显出血;尚未闭合的伤口或黏膜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此时,应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专家提醒,用嘴清理伤口不可取。狂犬病暴露级别并非只取决于皮损程度,而与暴露部位神经数量相关,嘴部神经密集且靠近大脑,较四肢等部位暴露后感染风险更高。
若一时找不到肥皂清洗,也可用清水进行最基本的冲洗,再及时就医注射疫苗,降低感染狂犬病毒的风险。
正确的伤口处理方式
简单来说,先冲洗、再消毒,并且越早越好。
冲洗
先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干,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
冲洗较深伤口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
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
预防其他感染
根据伤口污染或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狂犬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风险。尤其注意结合伤口性质与既往免疫史等综合判断是否使用破伤风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
传播狂犬病的动物有哪些
动物传染狂犬病的风险分三类。
狂犬病高风险动物:犬、猫、鼬獾、貉、狼、狐狸等食肉哺乳动物以及蝙蝠。被这些动物致伤后,一定要尽早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狂犬病低风险动物:牛、羊、猪等家畜和兔形类,以及啮齿类动物,如老鼠。这类动物理论上存在传播狂犬病的风险,但是传播风险极低。
狂犬病无风险动物:除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如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均不传播狂犬病。
如何预防猫狗咬伤
狗在咬人前,其动机能通过它的眼神和表情反映出来。一般它会先通过叫声进行恐吓(低吼或狂吠),然后尾巴竖直、身体直立、后背及颈背部的毛竖立,它会用一种利剑似的目光死死地盯着你,进行心理较量,此时不要直视狗的眼睛,同时护住自己的要害部位。
即使是出于善意,对于猫、狗,也不要有任何突然性的动作。被狗追击时,不要急于后退或逃跑,人一般是跑不过动物的,如果被狗扑倒,要先护住头和喉咙。孩子与猫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告诫孩子不要拖拽猫的敏感部位,以免激怒它。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接触陌生动物。在和爱宠互动的同时,做好预防措施,给爱宠注射疫苗,将风险降到最低。如果被动物咬伤,应及时去医院注射疫苗。(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