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于涛)半年前,冯女士出现右侧三叉神经痛,期间一直服用药物卡马西平治疗,疼痛尚可控制。
6天前,冯女士再次出现右侧面部剧烈疼痛,不能进食,卡马西平服用量增至6片/日,但疼痛仍未得到缓解,且胃肠道有明显反应。为寻求治疗,她前往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冯女士没有心肺等系统合并症,该院疼痛科医务人员经过讨论,决定对其采用混合现实技术(MR)导航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手术时长30分钟,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满意出院。
据介绍,三叉神经痛穿刺难度大,毗邻海绵窦等脑血管,出血风险较高,术前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混合现实(MR)能解决术前计划及术中导航,实现靶点精准穿刺。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疼痛科作为新兴学科,致力于疼痛疾病诊断及治疗,在三叉神经痛诊治技术上,先后开展并实施了超声引导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骸神经阻滞/射频/毁损术,C臂/DSA/CT引导三叉神经第1、2、3支选择性神经射频消融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以及神经电刺激植入术等三、四级手术。
为了开展混合现实技术,疼痛科医生李飞团队与软件工程师反复探讨论证,并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前期准备。
混合现实(MR)技术是继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全息图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人机交互技术。MR技术的开展标志着疼痛微创介入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