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们关心的近视防控问题,国家疾控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促进学习成绩提高
《指南》要求儿童青少年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上海市眼科医院院长邹海东认为,户外活动预防近视主要与多巴胺有关,室外较高的光照水平会促进眼睛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延缓眼轴增长,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效果。此外,户外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也可能对抑制近视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学龄儿童日间户外活动应达到2小时,落实于校内校外。上学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部分,应在周末补上,并达到每周户外活动至少14小时。幼儿园儿童提倡日间户外活动3小时,把更多的保育内容放在户外进行。
如果家长很难保证孩子每天有2小时及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多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补齐,多陪伴孩子走路上学和回家,给孩子选择户外进行的课外兴趣班。在周末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耍或运动,补充光照。老师把一些课程放到户外,如兴趣类课程、班会等。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从身心健康要求看,儿童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学校以体育课为抓手,将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纳入每天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的范围。
研究发现,增加户外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的额叶、枕叶等得到良好的刺激,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复杂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提升专注力。此外,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5-羟色胺、多巴胺等激素,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排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视觉环境 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指南》认为,早期发现远视储备量不足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口前移的关键所在。那么,儿童青少年远视储备量不足和近视前期有什么区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凯认为,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生理性远视,是一种“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而近视前期是依据散瞳后验光仪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来判断。近视前期判定标准为尚未近视但远视储备量不高于75度。对近视前期者,应当予以高危预警,重点干预,建议到专业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缓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
《指南》提出,改善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那么,现代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对眼睛主要有哪些影响?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认为,电子产品的屏幕亮度、环境亮度、观看距离和暴露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主要因素。电子屏幕的特点是直射光、富蓝光、刷屏快、高对比、颜色艳、反光多,容易使眼睛肌肉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调节力不足,出现调节滞后,导致无法看清物体,产生远视性离焦,刺激眼轴长度增加,远视储备量快速消耗,增加近视发生的概率。儿童青少年眼球透过性好,对光刺激敏感,对光变化反应能力强,更容易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
家庭选择电子产品,建议使用次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手机。总体原则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并根据环境调整亮度。学校多媒体教室宜选择大尺寸投影仪或电脑屏幕,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产品。周围环境较暗时,要打开房间灯光照明,避免在过暗的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
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厘米,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厘米。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帘,不开夜灯睡觉。夜间应减少或避免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
任何宣称能逆转近视的治疗方式均涉嫌夸大和虚假宣传
《指南》提出,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目前有没有可以治愈或者逆转近视的方法?为什么要从公共卫生视角来预防近视?
王凯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治愈或者逆转近视。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的确能够见到极少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出现短暂的眼轴回退或者近视度数减少,这与加强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采用一些医疗手段有关,但眼轴回退或者近视度数减少在临床中是非常少见的,并非常态。如果后期近距离用眼强度增加,近视度数仍然会再次增长。近视一旦发生,由于持续的近距离用眼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还是会不断增长度数。任何宣称能够逆转近视、回缩眼轴的治疗方式,均涉嫌夸大和虚假宣传。
近视防控不能仅仅依靠矫正技术,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运用公共卫生干预技术才能实现群防群控。坚持防治结合,才能实现减缓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快、低度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高度近视的病理化改变等。
相关新闻>>>
护眼灯对保护视力有用?听听医生的建议
本报讯 (通讯员 灯灯 王琼)又是一年开学季,送孩子什么开学礼物呢?护眼灯就在很多家长的清单上。网上一搜,无蓝光、无频闪、柔和光……护眼灯的宣传五花八门,价格也是两极分化,从几十块钱到1万多的都有,护眼灯对保护眼睛视力是否有用,实际使用又需要注意些什么?一起来听听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刘明明的建议。
全光谱灯靠谱吗?
刘明明表示,全光谱是模拟太阳光的光源,太阳光可以促进视网膜产生多巴胺,对预防近视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近视的产生与用眼距离、光线亮度都有关系。每天户外活动,让眼睛沐浴在阳光下2小时以上,比拥有一款全光谱的台灯更有用。
很多家长关心台灯光源,其实环境光源也很重要。临床上,因学习环境灯光过于昏暗,孩子视力受损的病例并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室内环境与眼睛所看物体亮度差异过大,使用台灯时,房间里也要有其他光源。”刘明明建议,阅读环境达到国际照明标准500lux的亮度最好。
防蓝光、无频闪护眼灯如何?
防蓝光和无频闪是“护眼灯”的两大卖点,价格也更高一些。“防蓝光,其实更多是一种噱头。”刘明明表示,从目前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过度的蓝光入眼可能导致黄斑病变,但孩子写作业时,眼睛并不会直视光源,台灯的光照会射在桌面再反射入眼,因此,符合国家标准的台灯都是安全的。
至于无频闪,也是一个概念,因为绝对意义上的无频闪是不可能的。台灯频闪确实会造成一定的视疲劳,而视疲劳可能会加重近视,所谓的护眼灯就是把频闪控制在更适合的范围内。
如何正确使用台灯?
1.选择台灯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有国家强制性认证标志、灯杆较长、可调节高度、角度的台灯。家长可以打开台灯,用手机摄像功能对着台灯灯源拍视频,如果视频里的台灯光源不停地闪烁,忽明忽暗,就不建议给儿童青少年使用。
2.使用台灯时,避免光源直射眼睛。台灯不要放置在正前方,也不要放置在书写的手的同侧。如果是右手书写,那么台灯要放在左侧。重视环境光源,光线较暗时,一定要开启房间内的顶灯,来弥补光线的不足。灯光亮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亮度越高,眩光越明显,眼睛越容易产生不适。一般色温4000K左右,亮度达到500lux时就比较适合阅读。
刘明明表示,护眼灯不是万能灯,其作用和普通灯并无很大区别。无论是太阳光、白炽灯,还是节能灯和LED灯,使用不当,如光线过亮、使用时间过长等,都会损伤视力。想要保护好视力,仅仅依靠护眼灯是不够的,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