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镇潼南:数字化新品种安全测试基地开展基质装袋工作石柱石家乡:“三联三共”跑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速度”巴南圣灯山:“一花一草一木”特色产业带来乡村好风景永川:智慧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铜梁八一路社区:闲置撂荒地上稻谷“丰” 村民腰包“鼓”万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举行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理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镇
潼南:数字化新品种安全测试基地开展基质装袋工作
石柱石家乡:“三联三共”跑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速度”
巴南圣灯山:“一花一草一木”特色产业带来乡村好风景
永川:智慧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铜梁八一路社区:闲置撂荒地上稻谷“丰” 村民腰包“鼓”
万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举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举行

应凤林

  近日,万州区龙沙镇海螺村,一片黄澄澄的稻田前,4台同型号的收割机一字排开——2023年万州区“沃得杯”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万州区农业农村委主办,龙沙镇人民政府承办。

  此次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以“提升水稻机收质量、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为主题,来自万州区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家庭农场、供销社、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8名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规定的地块来回穿梭,展示各自的技术水平。

  8名农机手中首轮参赛的4名农机手有序登上农机,经过一番调试、适应后依次下田,现场顿时轰鸣声四起。农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随着“大铁牛”的快速运转,成片的水稻被“吞”进去,立即将秸秆“吐”出来,收割好的稻谷如金色的瀑布一般纷纷“尽入囊中”,留下一行行稻茬。

  在比赛田块,裁判员见选手速度过快,连忙提醒:“不是开得快就好,今天的重点是减损,评分标准中损失率占60%,效率占20%。”

  见第一组选手操作完毕,工作人员立马在稻茬里数谷子。先用卷尺测定收割面积,再用绳子圈出一小块测定区,抓起稻茬间的秸秆碎屑一颗颗寻找漏掉的稻谷,以此计算出损失率。

  评判专家从收割作业效率、割茬高度、稻谷损失率等方面对农机手的技能进行综合评分。经过2轮比赛,重庆田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张华涛、万州区龙沙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的社谭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李西富等6名选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手捧获奖证书的谭高很自豪地说:“我有10多年的机械化种植经验,尤其是近几年在区农业农村委的组织下,多次参加机收减损的理论及实践培训,这对农机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以至每年村民都抢着喊我上他们家收水稻。毕竟粮食增收村民都高兴。”

  “今天第一次参加比赛,有点激动,感谢能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和这些高手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来自余家镇的余娟是参赛选手中唯一的一名女选手,2020年开始她家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此次比赛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操作距专业化、标准化还存在差距,还要继续加强学习,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合适的割幅,做到机收减损、颗粒归仓。

  “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主任周伟表示,大比武活动旨在加大机收减损宣传力度,带动提高广大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加快机收减损技术推广普及,进一步提升机收质量、降低损失率,促进全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