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镇潼南:数字化新品种安全测试基地开展基质装袋工作石柱石家乡:“三联三共”跑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速度”巴南圣灯山:“一花一草一木”特色产业带来乡村好风景永川:智慧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铜梁八一路社区:闲置撂荒地上稻谷“丰” 村民腰包“鼓”万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举行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理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镇
潼南:数字化新品种安全测试基地开展基质装袋工作
石柱石家乡:“三联三共”跑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速度”
巴南圣灯山:“一花一草一木”特色产业带来乡村好风景
永川:智慧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铜梁八一路社区:闲置撂荒地上稻谷“丰” 村民腰包“鼓”
万州: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举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南圣灯山:“一花一草一木”特色产业带来乡村好风景

通讯员 罗里昂

  “除了4亩多林地入股分红外,我还在石斛基地里打工,一天有120块钱收入。”巴南区圣灯山镇滩子口村70岁的村民说起石斛,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巴南区圣灯山镇是重庆花木之乡,近年来,该镇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重点发展“一花一草一木”(一花即杜鹃、一草即石斛、一木即红枫)等既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为促进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发展的“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的产业。2022年花卉苗木全年销售额达2.7亿元,成为助力圣灯山镇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产业之一。

  目前,圣灯山镇以杜鹃、桂花、月季、三角梅等为主的花木种植面积达21226亩,品种多达200余种,全年产值达2.1亿元。每年4月和5月,岭上开遍火红的杜鹃,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来赏花。截至目前,全镇共有207家企业、620余人从事花木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从事花木种植者1.2万余人。

  圣灯山镇滩子口村多悬崖峭壁,坡度大、土层薄,很难加以有效利用。偶然的机会,滩子口村党委书记杜朝均获悉,中药材石斛可以人工种植,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

  2019年,杜朝均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赶赴贵州省遵义市学习石斛种植技术。“回来后,我们就动员村民,把七社的崖壁一寸寸开荒,种下了10万株石斛苗。”杜朝均介绍,村里以“农户+村集体+企业”的模式发展石斛产业,以此带动村民增收。现在滩子口村石斛基地附近许多村民都增加了两份收入,峭壁上长出的“仙草”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时下,漫山的红叶把圣灯山镇梁岗村五洲园装扮得美轮美奂,涌来的游客一边不停地拍照一边感叹。“我在景区上班,一年增收2万元以上。”梁岗村村民周国秀笑呵呵地说。五洲园景区总经理陈明静介绍,景区的岗位,除特殊的技术技能型岗位外,其他岗位一律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像周国秀一样在景区上班的村民还有20余人。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较强辐射效应。”圣灯山镇党委书记潘亿兵介绍,五洲园作为巴南区旅游名片,农户实现就近就业,还带动周边农家乐迅猛发展。此外,景区还覆盖周边10多个乡镇,直接带动周边农户300多户增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