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五脏之一担负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损伤肝脏的威胁。只有了解肝脏健康状况,科学规范治疗,才能降低肝病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肝脏没有痛感神经,只要还有30%的肝组织在起作用,就可以维持日常生活,而这时人体通常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症状。这个身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它担负着“分泌胆汁、新陈代谢、产生凝血因子”的重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爱护它呢?
规范行为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甲肝和戊肝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一般多由于粪便污染水源、食物造成传染。预防该类感染主要依靠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注意外购的肉类熟食,充分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预防感染 不要混用生活物品
乙肝和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比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染。
预防感染应避免到不正规的私人诊所拔牙、补牙。远离来源不明血液,避免到不正规的机构文眉、文身。私人物品避免混用,已经感染乙肝的孕龄期妇女,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
及时接种疫苗。全面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分别注射第2、第3针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会逐渐下降。一般注射3针疫苗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
健康饮食 远离酒精
尽量戒酒,酒精是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唯一原因,也是其他慢性肝病的主要诱因。
长期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肝病,研究表明,戒酒4~6周后,肝内沉积的脂肪肝就会有很大程度缓解。同时合理膳食,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碳酸饮料、高糖食物。烹饪方式推荐清蒸、煮、炖、拌等,生活当中增加纤维和优质蛋白质摄入量。
合理用药 避免药物伤肝
避免使用容易损伤肝脏的药物,尤其要避免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
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了解身体状况。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建议每3~6个月到专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已有肝硬化或肝癌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监测病情变化。
对症治疗 减轻肝脏压力
当发现自身肝脏出现问题,患者应当减少体力劳动,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结构,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戒油腻。乙肝和丙肝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遵医嘱治疗。脂肪性肝病患者要注意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尽量减少使用可疑药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