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问题不可小觑让宝宝喝奶更舒心 奶瓶清洁很重要孩子夏季游泳警惕耳部疾病喷洒过保鲜剂的柑橘有害健康,不能吃?科学预防肝部疾病专家:夏季防治风湿应少吹冷风忌大汗
第07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甲状腺问题不可小觑
让宝宝喝奶更舒心 奶瓶清洁很重要
孩子夏季游泳警惕耳部疾病
喷洒过保鲜剂的柑橘有害健康,不能吃?
科学预防肝部疾病
专家:夏季防治风湿应少吹冷风忌大汗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夏季游泳警惕耳部疾病

  夏日来临,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前往泳池,但有些孩子游泳后,耳朵可能会出现痛、痒等不舒服的感觉。

  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一下耳朵,看看是否是耵聍栓塞、外耳道疖、急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等情况。

  耵聍栓塞

  耵聍即我们常说的“耳屎”,是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产生的。耵聍分泌过多,会阻塞外耳道从而引起疾病。具体症状可表现出耳道瘙痒、耳内闷胀、听力减退等。一般来说,耵聍会在咀嚼、讲话时不经意间经外耳道口掉出。但儿童外耳道相对狭窄,耳道软骨处于发育阶段,耵聍不能及时排出,较多的耵聍堆积成团形成硬块,俗称“耳结”,即耵聍栓塞。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用慌张。可通过直接取出法、耵聍钩取出法、冲洗法和抽吸法取出耵聍。冲洗液不可过冷或过热,应尽量控制在38~42℃。如若出现较多耵聍,取出时出现疼痛,则可以使用耳聍溶解剂软化耳道耵聍,从而取出。

  外耳道疖

  外耳道软骨段的皮肤上有毛囊和腺体,如果外耳道皮肤有损伤,或游泳时外耳道长时间被水浸泡表皮软化,毛囊或腺体被细菌感染,则会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生。外耳道疖肿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耳部疼痛,有的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疖肿过大堵塞外耳道时,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通过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是否有红肿,以及触痛是否明显,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是否伴随疼痛来判断。疖肿成熟时尖端可有黄白色脓点,自行破溃者流出带血的黏稠脓液。

  当出现了外耳道疖的明显症状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一般来说,疖肿未成熟时,局部可涂抹抗生素软膏或鱼石脂,促进炎症消退;如果疖肿已成熟,则需要针刺、切开或化学方法使脓头破掉,促进脓液排出,消毒后涂抹抗生素软膏。疖肿自行破溃时,将脓液擦拭干净,消毒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遇到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时,需予以镇痛。症状严重者,还需配合口服或输注抗生素药物。

  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顾名思义,就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后发生的炎症反应。游泳后耳内残留水分未擦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溃,易引发感染。它的症状与外耳道疖类似,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轻微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剧,甚至出现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判断是否得急性外耳道炎,可以通过确认外耳道皮肤是否轻度充血、肿胀,表面是否覆盖有臭味且黏稠的分泌物或碎屑。重者外耳道肿胀明显,致外耳道狭窄甚至闭塞,皮肤溃烂,见分泌物附着,耳郭周围也可发生水肿。

  出现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明显时服用止痛药物。外耳道红肿时,局部可敷用鱼石脂甘油棉条。

  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侵入外耳道时,游泳后外耳道处于温湿环境,真菌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炎性病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当真菌大量繁殖堵塞外耳道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不适,并伴随外耳道有少量分泌物且有局部疼痛时,需要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

  当外耳道皮肤可见潮红糜烂,表面覆盖霉菌或菌丝,需要清除外耳道内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并配合使用抗真菌药物。  

  急性中耳炎

  游泳时,如果孩子患有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游泳过程中不小心出现呛水,有可能会引起急性中耳炎。常见的反应有耳痛、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等,程度轻重不一,同时可有发热、畏寒、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化处理,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一般通过鼓膜是否充血、失去光泽、内陷或外凸、鼓室内有没有可见积液等表现来判断。

  急性中耳朵炎在治疗上要相对复杂一些,疼痛明显时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抗生素全身和(或)局部使用,用药时需遵医嘱。鼻腔局部用药可以缓解咽鼓管咽阻塞导致的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促进恢复。同时还应注意休息,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后骨膜下脓肿、急性化脓性乳突炎等情况,需行耳后切开引流或鼓膜切开引流术。

  暑期游泳注意事项

  夏天要选择安全、卫生的水域进行游泳。如果孩子不慎罹患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鼓膜穿孔应尽量避免游泳。游泳前检查外耳道有无较多耵聍堵塞,如耵聍较多,建议及时清理。同时可以选择游泳时佩戴游泳专用耳塞。在游泳结束后要及时将耳道内的水清理出来,但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引起耳部损伤。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