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是大家心目中的健康食材,特别是对于每天频繁看手机和电脑的上班族、学生党,它可是保护眼睛健康的卫士。要说每天吃胡萝卜对健康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护眼这么简单。
常吃胡萝卜有哪些好处
保护眼睛。要说胡萝卜的关键营养,那必须是β-胡萝卜素,胡萝卜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2653微克/100克,是韭菜的1.4倍,更是大白菜的631倍,而新疆胡萝卜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可达到5739微克/100克。
这种成分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也被称为维生素A原,对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有益。
维生素A在保护视力方面尤为重要,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必须保证它的摄入充足,才能维持视紫红质的合成和整个暗视觉过程,缺乏会导致夜盲症,严重者可致眼干燥症,甚至失明。目前我国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但仍然要注意补充。
虽然维生素A很重要,但摄入过量也不行,维生素A中毒会损伤皮肤、骨骼、大脑、肝脏等多个器官。好在通过吃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非常安全。这是因为β-胡萝卜素可以贮存在肝脏中,可根据身体需要逐步转化为维生素A,不用担心维生素A过量而导致的毒害作用。
另外,胡萝卜中也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二者是人类角膜中黄斑色素的重要成分,能够保护视网膜免受蓝光损伤,提高视觉灵敏度。
维护免疫力。充足的维生素A不仅对眼睛的健康有益,对皮肤健康和免疫力也尤为重要,可以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缺乏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干燥、易起皮。
维生素A还是免疫代谢细胞的调节剂,可以促进上皮组织的分化,可能会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以及改变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于维护人体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及提高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比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呼吸道黏膜上皮萎缩、干燥、纤毛减少、抗病能力减弱;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危险性;易出现喉咙发干、发痒、咳嗽等症状;还会导致患呼吸道疾病后不容易痊愈。正因为它有这样的功能,所以也被称为“抗感染”维生素。
预防便秘。胡萝卜的总膳食纤维为2.8克/100克,是小白菜总膳食纤维含量的近3倍。不仅能增强饱腹感,还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也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增殖。
胡萝卜怎么吃最好
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需要搭配脂肪才能更好地促进吸收,所以很多人认为吃它必须得和烹调油一起炒着吃才行。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说需要和脂肪一起搭配,但也并不是说必须得油炒。食物的消化吸收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只要胡萝卜素和脂肪能在小肠里相遇就好。
在吃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时,同时搭配富含脂肪的食物一起吃就行,比如肉类、坚果、有烹调油的炒菜等,尽量要细嚼慢咽,让胡萝卜素更好地释放出来。
注意烹调方式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烹调加热有利于提高深色蔬菜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而且不同的烹调方式也会导致β-胡萝卜素在保留率上有差异,虽然β-胡萝卜素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协助,但以油为介质的烹调会增加β-胡萝卜素的损失。
有实验表明:加油炖煮和炒制、炸制烹调时,会导致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保存率显著下降,比如先加油炒2分钟再加水炖煮8分钟,其保留率为75%;油炸胡萝卜其保留率为76%;而煮胡萝卜保留率较高,煮7分钟其保留率高达91%。另外,混合在菜汤里的β-胡萝卜素经常会被扔掉,进一步造成损失。
所以,吃胡萝卜还真不建议用先炒再炖的烹调方式,推荐直接蒸煮,不仅吸收利用率高,而且损失也小。
不想“变黄”该吃多少
虽然吃胡萝卜对健康益处多多,但吃太多真的会变“小黄人”!这是因为摄入了太多β-胡萝卜素,导致其不能充分迅速在小肠黏膜细胞中转化为维生素A而引起的。
血液中β-胡萝卜素水平升高致使黄色素沉着在皮肤内和皮下组织内,表现为皮肤黄染,以鼻尖、前额、手掌和足底部位最为明显,这种情况被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
不过不用担心,并不会危害健康。只需要停止大量摄入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经过2~6周的时间症状就能自行消退,逐渐恢复原来的皮肤颜色。
如果想要每天都吃胡萝卜不变“小黄人”只需要控制好量即可,一项人群干预性研究显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30毫克的β-胡萝卜素,可在25~42天内出现皮肤发黄。
如果以β-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新疆胡萝卜来说,1根200克的胡萝卜约含12毫克的β-胡萝卜素。要想不变“小黄人”,每天摄入胡萝卜最好控制在2根以内,当然也可以吃得更少一些。毕竟饮食中含有β-胡萝卜素的食物不只有胡萝卜,常见深色蔬果都有,比如菠菜、西兰花、苦苣菜、南瓜、芒果、哈密瓜、木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