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遇到孩子要做手术的情况,家长们除了担心孩子身体恢复外,尤其担心麻醉会对孩子智力有影响。那麻醉到底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呢?不同的麻醉部位、深度有哪些不同的影响?
儿童麻醉与成人麻醉一样吗
如果你认为儿童只是成人的缩小版,麻醉药物只要按比例缩减就可以了,那是极其错误的。儿童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手术中出现的心率、血压波动、低氧等代偿能力均弱于成人。
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也较差,术中散热较快。在手术中,医生必须对儿童的体温进行监测,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以避免体温过低给孩子造成伤害。
在进行麻醉时,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调整剂量并应用适合儿童的监护设备,确保儿童在手术期间处于平稳状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如何选择
麻醉方式可以粗略地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每种麻醉方式都有很多形式和用途。究竟是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要根据孩子的病情及手术特点来综合考虑。其次,要把握安全高效、避繁就简的原则。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控力差,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全身麻醉。麻醉开始时,麻醉医生会将氧气面罩罩在孩子的口鼻处,用于孩子吸氧。
麻醉药物一般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者肌肉注射等方式进入儿童体内,药物起效后,儿童会进入睡眠状态,身体痛感消失,肌肉也会进入松弛状态,手术将在孩子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地进行。
全身麻醉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全身麻醉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这个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一般来说,麻醉不会对儿童智力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静脉麻醉药物有催眠、遗忘、镇痛的作用,因此会对儿童手术前后的记忆产生短时间(数小时)的影响,这也可以使儿童更好地配合手术,避免儿童在康复后仍然保留对手术的恐惧记忆,从而造成心理影响。
目前所使用的吸入及静脉麻醉药物有起效快、清除快的特点,用药后儿童可快速入睡,停药后儿童可迅速苏醒,且对儿童完全苏醒后的记忆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孩子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饮食
禁饮禁食可显著降低麻醉过程中呕吐及误吸的风险。麻醉以后,机体的各项保护性反射消失,孩子处在无意识的状态,如果胃内食物随胃酸反流到气管,由气管进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所以为了安全,手术前6~8小时要停止食用固体食物,包括牛奶或有颗粒的果汁,手术前4小时停止母乳喂养。
如果孩子因长时间禁饮食而哭闹不止,麻醉前2小时,可少量饮用清水以减少哭闹。
孩子咳嗽、流鼻涕,可以麻醉吗
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表现。手术前两周内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或目前正处于上呼吸道感染期,都会增加围术期呼吸道相关风险,如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缺氧等。如果合并了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则风险明显增高。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会增加围术期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建议推迟手术;如涉及紧急手术,麻醉医生应充分和家长沟通,做好相应预案,保证孩子的安全。
孩子手术后哭闹,能否使用止痛药
孩子有不适,如疼痛、饥饿、排尿困难、发热等,均会以哭闹来表现。全身麻醉中使用的药物主要是维持手术中的镇痛镇静状态,孩子恢复意识后,药物浓度水平较低,无法维持手术后镇痛状态,这个时期的镇痛主要依靠镇痛泵及病房追加镇痛药物。
当儿童烦躁不安时,在排除无手术并发症及药物使用禁忌前提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追加止痛药物。
手术很简单,为什么还需要耗费几个小时
孩子进入手术室后,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护士要对儿童进行安全核查,再次评估手术麻醉风险,连接各种保证安全的监护设备,然后进行麻醉诱导并建立安全的气道。麻醉诱导时间因人而异,与儿童的病情、手术种类相关。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时刻在儿童身边,根据手术情况调整麻醉深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如过敏、失血、气管痉挛等。
手术结束后,医生要开始麻醉苏醒,如果是气管插管的儿童,还需要拔出气管插管,待儿童恢复意识及保护性反射(咳嗽等),呼吸血压稳定,才能送回家长身边。
因此儿童在手术室除了手术,还需麻醉前准备、麻醉、手术前准备、麻醉复苏等,均需耗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