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机,大家长期以来的固有思维就是:这东西只能在天上飞,并且要避开水面,毕竟它不防水,要是不小心撞到其他物体,再弹进水里,就只能壮烈“牺牲”。
难道无人机真的不能入水遨游吗?答案是否定的。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力学与软机器人实验室创造了一个新型无人机。它看起来跟其他四轴无人机差别不大,飞行原理也都类似,不过它有一个绝招,就是既可以在空中飞,也可以在水下游,并且能做到两种场景无缝切换。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实用性。
上天入水一秒切换
为了防止泡水之后报废,这架无人机的结构是完全防水的。目前,无人机防水一般采用防水胶、防水密封圈、ES672防水泄压膜等相应结构设计实现整体性密封,从而达到防水效果。
但要下水,光依靠外壳防水还不行,需要在装置设计上进行改进。因此,该无人机还具有一套自折叠螺旋桨,直径为170毫米,当在水下以较低速度运行时会自动折叠,折叠后直径为85毫米,方便在水下行动自如。该无人机可以无缝切换使用场景,当从水中过渡到空中时,螺旋桨会自动延伸出来。
为此,研究人员优化了无人机的性能,并重复进行多次试验,当无人机从水面浮出时,浮力迅速下降。此时,螺旋桨在水下提供足够的推力,在空中加速达到目标转速,产生足够的能量,用推力把整个机器人拉出水面。
首创吸盘装置,长续航又省电
该无人机顶部安装有吸盘,由软性材料组成,当里面注满水时材料就会膨胀,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拥有强大的吸力。得益于该吸盘,无人机能附着于各种物体,即便是不完全平坦的表面,或比吸力装置表面积更小的物体,都能轻松吸附。
最终,只需要为吸盘提供一小部分动力,无人机就能附着在各种物体甚至可移动水下生物的表面,以此来进行长距离行驶。这种方式,也使得无人机的电量消耗小。无人机在高层建筑上耗电量更低,届时关闭电机,只需为传感器和摄像头供电,以此进行测量和其他数据收集。跃出水面时,也能快速吸附在其他物体上,例如在光滑的岩石上,也能保证稳稳当当不掉落。同样的吸附过程也能在空中完成,不过即使像滑翔机这样慢速飞行的东西,其最低速度也有每小时40英里,所以将无人机成功连接到另一架飞机上,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各种创意无人机,未来应用广泛
得益于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无人机不仅能在水下遨游,还拥有“十八般武艺”。
近几年,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受猎鹰爪子启发,开发出了一种名为SNAG的智能机器爪,使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的物体表面起飞和降落,并捕捉空中的物体。此外,它还能停留在树枝上,牢牢抓住树枝。
更早之前,一款名为Pegasus的无人机亮相于网络,该无人机具有两种形态,既可以在天上飞,又可以在地上滑行,当遇到地面障碍物时,还会通过跳跃飞行来躲避,非常智能。
以上这些还只是“单打独斗”,事实上无人机还可以群体出行。前段时间,浙江大学研发出了一群微型智能无人机,在树林中能保持方形编队飞行,途中自动规避障碍,精准规划出路线,像鸟儿一样灵活穿过树林。
从这些创新设备可以看到,当下无人机技术路线是比较成熟的,通过各种软硬件开发飞控和避障系统,实现一定的自主化。未来的无人机不仅可以在空中飞,还能在地上跑、水里游,并且成群结队贡献力量。
这些无人机在火灾等搜救场景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搜救,减少搜救人员风险;在地形勘探中,也可以快速对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建模。总之,无人机的实用性非常高。希望未来有一天,能见证这些创意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