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之旅岁月幕幕春天的味道甜蜜的思念可爱的大白菜谨以桃花的名义致敬岳池
第07版: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舌尖之旅
岁月幕幕
春天的味道
甜蜜的思念
可爱的大白菜
谨以桃花的名义致敬岳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园地

甜蜜的思念

高琦

  母亲的老家在甜城郊区的三元井,成渝铁路从大院前五十米冲头路过。上世纪70年代,在外婆家,我经常拉住舅舅的衣角,跟着他步行通过三元隧道到蟠龙坝糖果厂吃蜜饯。性格温和、心地纯朴善良的母亲就牵着我的手一同进城玩耍。

  内江盛产蔗糖、蜜饯历史悠久。内江蜜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开始制作,由于制作精细,品质优良,成为著名特产。内江“甜城”的美称也由此而得名。用天冬、冬瓜、樱桃、柑橘等做的蜜饯,以及花果糖、水果糖等数十种糖果享誉天下。

  我最喜欢吃的是用冬瓜做的冬条和糖粉做的花果糖。为此,母亲专门请舅舅传授技艺。工作之余用外公买回的制糖工具和原材料做冬条之类的蜜饯,满足我和弟妹喜欢吃甜食的食欲。

  据《内江县志》载,内江蜜饯最先是由家庭主妇将各类瓜果、蔬菜、药材放进锅内,用制冰糖产生的冰水熬煮而成,或自己食用,或在逢年过节、做寿迎亲时款待宾朋,民间俗称这类成品为“煮货”,以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内江开始出现作坊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内江先后建立了县、市糖果食品厂。40多个品种、80多个花色的内江蜜饯一度在全国名声大噪,并销往东南亚国家。

  节日里,母亲还会做糖渣肉、甜香碗、红枣馅包子、甜的兔儿馒头等,我和弟妹贪婪地嗅着它们散发出来的扑鼻芳香,沁心的甜难以忘怀。

  看到母亲脸上写满了笑容,我的心田漾起了幸福的涟漪,母爱在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在外婆的言传身教中,贤惠的母亲总是变换着花样满足我们几兄妹的嘴。

  在仲夏时节,母亲总会选择夏季有云的晴天,配备必要的工具(提兜、手套、镰刀、木棒、雨伞)带着我和弟妹去山里找野地瓜。野地瓜别名地果、地瓜泡,有农谚云:“六月六,地瓜熟。”在地瓜藤里寻找成熟的地果,并教会如何识别能吃的“母地瓜”和不能吃的“公地瓜”。

  在茂密的山林里,石骨壁上、土埂边爬满了密集的绿色地瓜藤,我和弟妹蹲在母亲身旁,学着和母亲找地瓜,一边找,一边听母亲讲述地瓜、灯笼花(蒲公英)以及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称这些草药是原生的,算得上是宝贝儿。懂行的母亲得到了在药厂工作的外婆的真传。

  我们用了大半天时间,找了满满的一兜地瓜。回家后,母亲教会我们如何把地瓜洗干净凉晒。随后,弄了一大碗地瓜剥皮,弟弟妹妹早已垂涎欲滴,我也吞着口水,母亲按人头分了地瓜,地瓜入口可口甘甜,不可言喻。

  找地瓜已成常态。后来,母亲因腿脚不方便不宜爬山,我就带着弟妹继续找地瓜,直到弟妹成家立业。

  母亲称得上是爱心使者,自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善小而为之。记忆较深的一次是70年代末的秋天,母亲带着我去姑姑家参加宴席,过浮桥到了东兴镇,看到一个邋遢的妇女带着4岁女儿在乞讨,当母亲得知妇女的老公患了重病需要钱治疗时,她将身上仅有的32元钱捐了30元。80年代中期,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患了重病,她又捐了2000元。几十年来,慈善的母亲几乎花费微薄工资的三分之一用做善事。

  步入中年的我感谢母亲、父亲的养育之恩,感谢从小培养了我豁达的性情、勤劳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

  岁月流逝,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类美食琳琅满目,但童年时吃过的冬条、地果等食品,却是我最香甜最美好的记忆,每当看到商场售卖的蜜饯,以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都会想起母亲、想起家乡甜城,心里涌起甜蜜的思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