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记忆》(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是一本非常可爱的书,可以走到哪带到哪,随时随地翻看,如同一次次绿色蔬菜的舌尖之旅,回味无穷。
汇编者金实秋先生既有心又有识,将当代40位作家的48篇蔬菜饮食散文汇聚一堂,丰富多姿。金实秋素有“杂家”美誉,他善于思考、发现和归拢,慧眼独具,以其极高的鉴赏功力,归纳和整理了季羡林、忆明珠、叶灵凤、周作人、梁实秋、汪朗、古清生、蔡珠儿、沈嘉禄、许冬林、孔明珠、刘枋、肖复兴、沈宏非等散文大家或美食家的48篇蔬菜美文。归类方法颇具趣味,分为感知萝卜、感怀豆子、感谢瓜蔬、感触野菜四个章节,从蔬菜入手选文,细述中国人的饮食经验,回味饮食生活乐趣。
众所周知,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书中这些美文,讲述各类蔬菜之余,不乏有对风物掌故探寻细究的,有对蔬菜地域特征精细描绘的,有对历史文献翔实考证的,也有对鲜活的民族性格津津乐道的。卷一“感知萝卜”,都是写萝卜的吃法或悠久历史。卷二“感谢瓜蔬”,涉猎南瓜、冬瓜、木瓜、黄瓜、苦瓜、丝瓜等。卷三“感怀豆子”,抒写芸豆、菜豆、蚕豆、四季豆、豌豆、黄豆、扁豆、豆芽等豆类食物。卷四“感触野菜”,则有芦蒿、蒲公英、枸杞头、麻菜、蒲笋、莼菜等“野味”描述。一篇篇读来,如同置身于偌大的绿色菜市场,同时聆听着各种烹饪方法,随即享受着绿色蔬菜的舌尖飨宴,妙趣横生。
譬如梁实秋《萝卜汤的启示》一文,记述他抗战时在重庆,几位好友去杨太太家聚餐喝排骨萝卜汤的情景:“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少说废话,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由喝汤拓展谈到为文之道,令人拍案叫绝。
蔡珠儿的《冬瓜盅》中有一句非常唯美的描摹:“炖得好的冬瓜盅,应该里外交融,鲜净澄透,汤料尽得瓜汁的馨莹,瓜肉则饱吸诸鲜之味。”许冬林的《一素到底的南瓜头》中写道:“细睹篮子里滤过水后的南瓜头,一根根,玉树临风的样子。用植物油下锅,佐以青椒丝或红椒丝,清炒。火要辣猛,翻炒要快。放盐少许,盐多菜显老。”
《蔬食记忆》中的每篇文章,“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值得耐心细读。竟犹如美酒回甘,香醇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