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刷手机的时候,看朋友圈有人转发小柯老师的新歌——《道别2022》。随手点开,优美低沉的旋律,朴实简单的歌词,一瞬间让我动容……
站在新年的门口,回望2022年走过的路,真有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像蹒跚学步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每一步迷茫而又坚定,怯懦而又勇敢。似乎印证着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022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高温叠加疫情,静态转为常态,无论是居家隔离、闭环办公,还是调高一度空调,节约一度电,我们都在艰难中坚持、在艰难中前行。
我犹记得,去年夏天那数十天滚烫的日子。一天傍晚,我急匆匆开着车沿着嘉陵江疾驰,参加电力保供调控会。不经意抬头,却见天边云霞漫天,金色、橘色、黄色、蓝色,各种色彩交融缠绕,汇成一波一浪金色的晚霞。嘉陵江对岸绵延的山脉、错落的楼群一片金黄璀璨,半条江也奔流着粼粼金光。我被突如其来的霞光惊艳,竟让我忘记它连日来的残酷不堪,我的心顿时沉寂下来,放慢了车速,沉思在傍晚的霞光里。《浮生六记》里说:“炊烟四起,晚霞灿然。”这让我想到我初来这座城市的那几年。
2001年,我从老家到现在的小城打拼。那时的小城,几条主街初具雏形,一切欣欣然的样子,就像初来乍到的我,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冀。即使四处租房,搬来搬去,我也乐在其中。
生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2006年那个夏天,就像考验我一般,毫无商量的爆热,屋内的电风扇成了电吹风,丝丝缕缕都冒着热气。生火做饭,屋子就像着了火,饭菜熟了,我和妻已热得没有胃口,只有不谙世事的儿子捧着碗吃得可口。夜间,我在楼顶搭几把椅子,一家三口对着星空说话。
这似乎是城市接纳我的方式。于我而言,与其说2006年那一年是与暑热抗争,不如说是和命运较量。幸好,我坚持了下来,也让我对炎热有着刻骨铭心的印痕。如今,我在这座城生活了二十多年,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回望生活,现在的我渐渐明白,人生的每一条路都不好走,每一条有每一条的难处。2022年,就是一段异常艰难的路。
2022年冬天,第一波疫情高峰袭来的时候,我发着烧,开车穿行南充的大街小巷,时间仿佛又来到2020年初。街上店家关门锁户,往来路人行色匆匆。消失的叫卖声,连同城市的烟火气,一下子又让人走进萧瑟的背景。
去买药。药店老板倒亲切而和蔼。他对我说:“再紧缺,也绝不涨价。”我沉默、微笑。我相信此时此刻,很多人都深深地意识到,这三年,是伟大的祖国深情地守护我们,才换来我们的平安和康宁。换句话说,这三年每一次防疫的行动,此刻显得意义十足。
不敢回家,怕连累家人。十多天独自躲在一隅,心却温暖。我始终觉得,不管多艰难,转角处总有善意与温暖。不管多艰难,亲情和友情都在。
我从不相信未来可以预测,但我坚信未来可以思考。在永恒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肯定,始终有一些确定的东西,值得我们清醒时追寻,有一些自己能够掌控的东西,值得拼尽全力拥有。
比如,我们对平安健康的祈祷,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因为有了美好的期待,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读书和学习该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东西。有人说,人之所以烦恼,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那就多读书吧,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特长爱好。我们应该成为具有特长的“T”型人才,也要努力将特长和爱好并行起来,走上“π”型道路。那么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让内心淡定而从容。
和2022挥手道别吧。在时光的河流,我们有时候确实像一片树叶,总会被时代的风裹挟,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但岁月会告诉我们答案,“尽心焉”向前走,没有哪个港口能永远停留,也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迎来春天。
2023年的春天,正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