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开启低碳竞争,迈向碳中和发展路径一周年之际,一本以全球化视野,讲述中国碳中和故事的新书《碳中和与中国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新鲜出炉。该书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目标,以及国际低碳发展背景下的气候理论传承与发展,解读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行业减排路径与进展等一系列碳中和前沿问题。
作者指出,中国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不仅是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观,也进一步彰显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国际担当。放眼未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到全球气候治理当中,并占据经济转型的优势先机,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基础与潜力。时下,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积极布局低碳经济,这将直接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走向,影响国际产业格局和金融格局的全面重塑,将不断为中国带来全新的投资机遇与合作机遇。从这个意义而言,碳中和不仅是一场国际竞争,更是一场国内全产业经济的变革,必须进行全面统筹与规划。
全书从碳中和理论的产生与国际现状谈起,介绍了中国与碳中和结缘的历史,详细讲述了碳中和在全球演进的过程。书中强调,这场以全球气候治理引发的碳中和实践,将带来产业、金融、国际关系等三方面的革命,由此导致政治、经济、国际交往等众多领域规则、规程的重塑,进一步触发大国间新的博弈。全书回顾了中国推进碳中和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读了各极地方政府和环保机构,在实行碳中和路线图时所做出的巨大努力。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标志着中国已正式将碳中和理念,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布局。此后,各级政府纷纷从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协同推进等方面,展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擘画。一系列碳中和重点政策相继出台,减碳规划纷纷提上议事日程,绿色转型与低碳减排路径得以确立,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始加快推进。一时之间,中华大地强力推进碳中和的生态行动,自上而下地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碳中和局势以及全球气候环境问题,各国也纷纷开始布局起绿色发展政策,具体包括设立绿色基金、开展绿色项目优惠、推动能源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等。由此可见,大国间围绕着碳中和的博弈,已经越来越激烈。对此,我们要迎难而上,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关系,把握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社会经济转型机遇,积极提升气候治理行动的国际话语权与主动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和视野下,大力探索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作者指出,碳中和是一个融合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全球治理、国际关系、金融流通、国际贸易等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于一身的综合概念。时下,碳中和的治理目标和环保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共识,已然开启与化石燃料文明脱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生态环保视域观之,碳中和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它将带来化石能源文明的衰落和解体。以此为基础,碳中和也是一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是一场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从工业制造走向绿色生产的转变。总之,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碳中和正深入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
此外,全书还从碳中和与金融的绿色升级,碳市场与中国碳金融创新,碳中和——21世纪中美博弈新战场,碳中和对中国的价值、意义与机遇,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等方面,分析了碳中和在国内外的演进特征,为中国走好未来的碳中和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碳中和是一场持久战,是一个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必然过程”,值得期待的是,沿着这一广阔的发展路径,中国的碳中和创变之路,必将勃发出盎然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