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秒是什么,将何去何从垫江县扎实推进地方科协综合改革工作合川“三级”体系建设织密科协组织网哪些动物更能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北碚区科协认真做好“2023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江津区科协科普e站工作有成效2022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人的头发能承受多大重量永川区科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第04版:科普
上一版 下一版 
闰秒是什么,将何去何从
垫江县扎实推进地方科协综合改革工作
合川“三级”体系建设织密科协组织网
哪些动物更能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
北碚区科协认真做好“2023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江津区科协科普e站工作有成效
2022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
人的头发能承受多大重量
永川区科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哪些动物更能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序茅 张晓晴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推动当今物种多样性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很多物种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形态与分布,而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类群由于栖息地萎缩、生存资源紧张,导致种群局部灭绝甚至完全灭绝。

  气候变化下的众生相

  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物种的形态。随着气候变暖,一些物种的个体变得越来越小,因为小个体具有更大的相对体表面积(伯格曼法则认为恒温动物随着体形的增大,相对体表面积,即体表面积与动物体积之比变小,从而导致体表发散比率变小),这样具有更好的散热性,更加适应气候变暖的现状。在阿巴拉契亚山脉,有六种林地蝾螈的体形在过去50年里平均缩小了8%。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动物,植物也是如此:在南澳大利亚,无患子属植物的车桑子叶宽与127年前记录相比已经减小。

  一般来说,气温升高导致体形变小是可以预期的。然而,来自寒冷、高海拔生境的证据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和生长季节的延长,进而影响一些动物体形变大,尤其是哺乳动物,例如美洲貂和黄腹旱獭。气候变化对形态学还产生了其他影响,比如蝴蝶、蜻蜓和鸟类的颜色变化。

  气候变化会影响物种的栖息地条件,其分布会随着最佳栖息地条件的变化而转移。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物种每10年向极地或者高海扩散19.7千米,其中海洋物种移动距离最大,每10年扩大72千米,而陆地物种每10年扩大6千米。在澳大利亚南东海岸附近的水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物种以平均每10年29千米的速度向两极移动。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科学家发现在过去100年里,在海拔最低和最高的地方,鸟类群落的更替水平都很高。在希腊,研究人员发现蝴蝶和它们的寄主植物之间的物候失调现象。在昆虫幼虫准备进入滞育阶段之前,寄主植物就已经死亡,而幼虫失去了“培养基”也就难逃死亡的命运。

  以上总结的证据表明,三个生物领域(陆地、淡水和海洋)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影响从基因跨越到生物层次社区。在全球94个生态过程中,有82%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还是在气温仅仅升高1℃的情况下。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承载着两倍于全球变化的速率,近年来更是出现“高处不胜暖”的局面。草地类群发生改变,必然会给有蹄类的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

  气候变化下,人类岂能独善其身

  那么,这些变化究竟能够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气候变化导致物种体形、物候、分布范围的改变,会通过种间关系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改变,而这些变化终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的影响,间接影响了人类生活,因为它们目前为人类提供了全球约17%的蛋白质。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冰雪融化,浮游生物增加,进一步导致大西洋鳕鱼和黄线狭鳕生物量增加,南极的变化尚不明显。在瑞士,那些承载全球气候变化两倍速率的地区,由于高山溪流气温增加,近20年来鳟鱼的捕获量减少了一半。

  通过对植物遗传学和生理学的影响,气候变化也正在影响着人类的农业系统。暖冬造成的物候变化正影响作物和水果产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气温上升和降水变异性增加的综合因素,水稻、玉米和咖啡豆的产量下降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小麦的全球产量下降了6%。

  气候变暖减少了温带地区中农业地区的冬季寒冷事件,同时也会导致雌雄花不同步,引发授粉延迟、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的现象。在日本等一些国家,由于植物出芽、开花和结果的时间提前而导致了采收期的提前。授粉是影响大量作物产量的关键过程,由许多寿命短、流动性强的昆虫来完成作物的授粉服务。然而在过去的120年里,授粉昆虫种群的下降,许多植物的授粉者已经消失。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层面的改变,如森林死亡,这同样对人类有明显的影响。几种来自北美本地的昆虫由于种群动态的变化,尽管以前没有严重侵扰的记录,但最近已成为森林资源的严重病原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百种植物害虫和病原体的分布范围每年向两极方向移动2至3.5千米,未来这种虫害可能会加剧。

  站在地球的尺度来看,气候变化是太平常不过了。在地质历史上出现的高温和酷寒的极端情况比比皆是,物种也能慢慢适应。如果不考虑人类,仅仅从地球和地球上物种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不必担心。不必说温度升高2℃,即使是升高10℃,地球也依然存在,地球上的物种也不会完全灭绝。所以,应对气候变化,人类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拯救人类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