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是秋季的结束,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的一半,固有“平分秋色”之说。秋分这天,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那么,你知道在秋分这一天民间都有哪些习俗吗?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的人们一直都有在秋分这天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每逢秋分时节,全村人都会在凉快的秋风中一起去田野中采摘秋菜。他们回家后,会将秋菜与新鲜鱼片放一起熬制成“秋汤”,其用意为强身健体、阖家安康。因而又有谚语:“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在秋分这一天,民间每家都会做米糕或汤团,除了自家食用之外,还会特意做一些没有馅料的汤圆,并用细竹叉串起,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喂食鸟雀。旧时有童谣:“麻雀叽叽喳,米糕香又黏,封住雀儿嘴,庄稼收成好。”秋分之后,稻谷即将成熟,为防止鸟雀偷吃庄稼,农民们就用糯米团子“粘雀子嘴”,有农民们盼望丰收之意。
送秋牛
每年的秋分时节,民间都有“送秋牛”的习俗。其实,送秋牛就是将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制作好后,人们就会挨家挨户去送秋牛图。而送图者基本都是些民间的善言唱者,在进行赠送时必然会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他们每到一家便即兴发挥,见啥说啥,直到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又称夕月,是古代人们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祭月甚至曾作为节令祭祀仪典被列入皇家祀典,有严格的礼制规定。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在古人看来是非常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了中秋。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时节,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开始做“竖蛋试验”。然而,据史料记载,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竖蛋的传统,目的是庆祝秋天来临。在中国民间的部分地区,秋分这天会举行“竖蛋”比赛,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据天文专家介绍,秋分这一天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但也有观点认为,竖蛋与秋分无关,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