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的“社交隔离”(下)江北区第三届科普讲解大赛落幕万盛经开区科协开展科普志愿巡讲活动合川区科协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彭水县召开群团工作调研座谈会九龙坡区基层工会开展禁毒宣传工作 让禁毒理念深入人心
第10版:科技服务·科普
上一版 下一版  
动物们的“社交隔离”(下)
江北区第三届科普讲解大赛落幕
万盛经开区科协开展科普志愿巡讲活动
合川区科协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开展深度合作
彭水县召开群团工作调研座谈会
九龙坡区基层工会开展禁毒宣传工作 让禁毒理念深入人心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物们的“社交隔离”(下)

大河

    狒狒。

    老鼠。

    吸血蝙蝠。

  为了生存而与自己的同类保持距离看起来很别扭,甚至有些不能接受,可事实上,隔离在动物界普遍存在。这不仅发生在那些习惯独居的动物身上,对于很多群居性动物来说,社交隔离也同样根植于其基因中。每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意外来袭,它们都会为了减少集体感染,自然而然地远离危险。

  狒狒

  少梳理毛发保平安

  虽然一些灵长类动物在避开疾病时方式非常极端:有的把“病友”赶出群去,有的则是患病者自己“自觉离队”,但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和疾病的种类。比如,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狒狒来说,它们对感染了寄生虫的成员并不会采取“强制隔离”的方式,而仅仅是减少为其梳理毛发的时间,直至“患者”病去体安。

  有研究人员曾对加蓬共和国的25头狒狒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他们发现,感染了更多寄生虫的狒狒较少地被别的狒狒梳理毛发,但其他一切如常,它们并不会像大猩猩那样被群体驱逐或抛弃。研究者收集了狒狒的粪便,发现患病的狒狒粪便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健康的狒狒对这些粪便避之不及,说明它们知道这些粪便中有更多寄生虫,并且能据此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削减对粪便主人的打扮。

  当研究人员对患病狒狒加以治疗,去除体内的寄生虫之后,其他狒狒就又开始像平常一样为其梳理毛发了。

  老鼠

  得了病也不嫌弃

  老鼠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肮脏的代名词。可是与其他选择远离、抛弃甚至驱逐患病同伴的动物相比,实验观察中老鼠在社交隔离方面的表现完全相反。

  2016年,科学家们对瑞士一个谷仓的家鼠进行了一次研究,目的是观察传染病的暴发会对其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为了模拟疾病,研究者让部分家鼠注射了脂多糖,这是一种构成细菌细胞壁的物质,会引起老鼠的免疫反应并导致全身性疾病。鼠群所有的老鼠都安装了无线电跟踪装置,以便观察病鼠和健康家鼠的不同行为。

  结果让人始料未及。与昆虫和大猩猩不同的是,健康的家鼠仿佛对病鼠毫不避讳,仍像往常一样与其共处。倒是病鼠自己会减少与其他老鼠的接触。苏黎世大学生物学家罗普斯认为,这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方面的意义:病鼠也许仅仅是感觉无精打采,而非有意远离亲属,但这的确能降低其他老鼠感染的风险。

  吸血蝙蝠

  更依恋亲密家庭成员

  吸血蝙蝠结群而居,每个群体里蝙蝠的数量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社交行为对于它们的生存极其重要,相互抚触、分享食物等“互助行为”是每只蝙蝠都离不开的。吸血蝙蝠每个夜晚都需要进食约一汤匙的血液,三天不饮血就性命堪忧。那些找到血液的吸血蝙蝠,往往会通过反刍向不太幸运的同伴喂食宝贵的劳动成果。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来自巴拿马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一小群圈养的吸血蝙蝠进行了研究,他们给部分吸血蝙蝠注射了细菌,刺激其免疫系统使之患病。观察结果显示,所有的吸血蝙蝠仍像往常一样交往并分享食物,不过得了病的吸血蝙蝠会减少与其他成员的社交。有趣的是,和人类十分相似,它们更倾向于斩断“弱关系”,对一般成员提供和接受更少的互相梳理,但与亲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则更正常。

  研究人员认为,了解吸血蝙蝠在疾病面前社交行为的改变,是预测病原体在群体中传播渠道和速度的关键一环。观察吸血蝙蝠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性动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这种作用会如何改变或维持不变。

  总而言之,为了抵抗流行病,作为动物界的一员,“社交隔离”真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