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人家大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对开发科普玩具的思考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智库建设积极性骗术“理论基础”是伪科学
第05版:科技创新·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山深处有人家
大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
对开发科普玩具的思考
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智库建设积极性
骗术“理论基础”是伪科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杂谈

对开发科普玩具的思考

王雪颖

  在儿童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科普玩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幼儿园的积木,到中学生玩的组装式模型飞机,都属于科普玩具。将玩具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科普玩具属于科学玩具的一种,兼具科学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例如中国古代的“华容道”“七巧板”“孔明锁”,就属于科普玩具,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却运用了现代学科知识中的几何学、运筹学、结构学等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科普玩具一般通过两种形式来发挥教育功能:一是通过科普玩具本身体现出科学原理,引导孩子学习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收获科学;二是让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操作玩具,了解使用方法,在操作、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围绕玩具中的科学知识,激发潜在智慧,探索科学原理,实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

  玩具的教育价值体验在它可以帮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认识自然内在的规律。科普玩具目的在于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的热情,进而培养儿童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在设计上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儿童的喜好和需求,从儿童的角度设计出符合特定阶段、特定需要的玩具。二是从材料技术和外形结构方面进行设计,科普玩具的外观能很好地体现玩具本身的特点和内涵,能够从视觉上吸引孩子,是提高科普玩具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设计一款产品时,应该考虑相关的延伸品和系列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每个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各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也会不断转移,在开发时对玩具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调整,以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爱好,丰富了科普玩具的操作性和科学内涵,提升玩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延长玩具的使用时间。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