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坚持”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从“景象”到“气象”彰显百年大党的蓬勃生机深刻理解坚持依规治党的重大意义积累政德建设的尺寸之功让科技创新成为扩大内需的源头活水
第008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四个坚持”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从“景象”到“气象”彰显百年大党的蓬勃生机
深刻理解坚持依规治党的重大意义
积累政德建设的尺寸之功
让科技创新成为扩大内需的源头活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沿视角

以“四个坚持”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栾玉树 卢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最新划分标准,重庆被划入超大城市范围。针对超大城市阶段性发展特点和治理体系的复杂性,重庆突出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遵循、党建引领为保障、制度建设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的路子,促进了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人为本是治理超大城市的重要遵循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具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秉承城为民建、市为民享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重庆探索推进以“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多项超大城市治理举措。两江四岸是重庆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重庆对总长约394公里的岸线进行生态治理、交通治理、文旅挖掘、风貌治理,将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的国际一流滨江带。重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充分结合山、水特征,紧紧围绕立体绿化、生态绿廊、滨水生态修复、山体彩化、城市闲置地、裸露地整治等重点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将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个性鲜明地体现集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城市风貌,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坚持党建引领是治理超大城市的根本保障

  重庆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强化担当、实践实干、凝心聚力,推动党建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协同互动、一体推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性建立“马路办公”常态化治理机制。“马路办公”由市城管局牵头推进,组建巡查督导组,每组每周不少于两次马路巡查和马路督办;区县党委、政府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开展,通过马路调研、马路会议,研究城市管理工作,采取现场会诊、现场指导、现场部署等方式,城市背街小巷暴露垃圾、卫生死角、设施老旧破损、交叉地带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重庆还以党建为引领创造性提出“五长制+网格化”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在这些创新性的城市治理路径中,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面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引领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城市治理,逐步破解治安维稳、环境治理等热点问题,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综合治理效能。

  坚持制度建设是治理超大城市的内核支撑

  完善的制度标准体系能够为城市治理提供标尺和依据,有利于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重庆在城市治理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通过细化、量化、固化等手段,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标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治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促进城市治理逐步迈向科学化轨道。一方面,扎实推进城市治理立法工作,先后颁布《重庆市城市夜景灯饰管理办法》《重庆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法规。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对城市治理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并对涉及城市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的合法性审查。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重庆超大城市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城市治理更加全面、务实、严谨、科学、规范。

  坚持科技创新是治理超大城市的强劲动力

  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实践,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撑。重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智”理体系,推动了城市管理政务云、行业大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实体大厅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通过智能终端快速收集信息、问题,及时反馈给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形成“收集-分析-分解-处理-反馈”的无缝隙智慧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问题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同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衔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环节,使城市治理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和谐,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便捷。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本文为重庆社科院项目:2020C0111阶段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