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晨曦中的老街一片静谧,穿街而过的河水潺潺。傅哥来到老街,走走停停,问这问那。起得早的居民端着一碗饭,蹲在青石阶上吃,看见傅哥,问:吃了没?傅哥点点头:吃了吃了。有居民招呼:傅书记,进屋喝口水嘛。免了免了,我到前面走走。傅哥笑盈盈地答。
傅哥来到一栋灰白色的老楼,上了3楼。敲开门进屋,帮卧床在家的一个中年男人翻了翻身子,又轻声嘱咐:天气热了,多翻身、多擦洗,白天坐轮椅出去走走。中年男人的父亲老何不住点头。老何还告诉傅哥,孙子在学校成绩冒尖,这可是一家人的希望啊。傅哥也欣慰地笑了:好好培养,有啥困难,尽管找社区、找我。4年前,老何家的儿子突发疾病瘫痪在床,是傅哥伸手相援。老何常说,要不是傅书记,我都不晓得这日子啷个撑下去。
傅哥大名傅山祥,是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已在社区扎根17年了。
17年前的秋天,老街的一群居民来到傅哥家门前,要推选他到社区任职。傅哥当时跟几个朋友做建筑生意,年收入好几百万元呢。此前,社区居民安装自来水管时,傅哥捐助了一些钱,把管道安装到了居民家里。喝着源自青山里一座水库的清洁水,居民们很是感动。
经过一夜考虑,傅哥作出决定:“既然居民信我,我就来干!”当时,一个社区干部的工资只有几百元。“这不是钱的事,钱是挣不完的。为社区居民做事,那是沉甸甸的责任。”傅哥说。
傅哥的老家,离老街不远,他在社区旁边的小学上学,老街的一砖一瓦,他几乎烂熟于心。这是一种植根在心里的情愫,这种情愫化为了力量。
傅哥上任之初,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通过社区一班人上上下下的奔走呼吁,穿过老街旧城的马路要实施改造。但部分居民的门面临街,整治旧马路须抬高路面,门面就自然降低了,他们有些不情愿。傅哥抽晚上时间,一家一户地走,跟他们掏心窝子。道理讲得明明白白,人心也被傅哥捂热了。老街改造了,傅哥又作为人大代表提案,对穿城而过的那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整治,老街居民生活得好舒心。
这些年,傅哥也把社区居民“得罪”过。比如,前年老街拆除违章违法搭建,大多数居民自愿拆除了,但还是有几户居民不配合。傅哥的狠劲也上来了,他晚上站在那几户不愿开门的居民家门前,隔一阵就敲一次门。等他们开门了,傅哥再次讲政策、说道理、摆家常。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一位居民拉住傅哥的手说,傅书记啊,我们再不拆,良心上也过不去了。很快,这几户人家自愿拆除了乱搭乱建。
去年春天防疫,傅哥被媒体誉为“帐篷书记”——他把家里的帐篷带到社区值守卡点上,50多个昼夜,他把帐篷作为抗疫一线指挥阵地,换来了百年老街居民的安康生活。
去年夏天那场特大暴雨,滔滔上涨的河水淹没了老街公路沿线,傅哥和救援队伍把上千居民紧急疏散救援后,听到还有临河楼房里被洪水围困的居民在求救。傅哥把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洪水中摇晃的树上,一头系在自己腰上,奋力泅渡过翻卷的洪水,攀爬到楼上一连救出3人。后来,这个画面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老街居民噙着热泪看了,感叹说,我们的好书记,是在以命换命啊!那次抗洪,老街居民一个也不少地得到了安全救援。
面对媒体的报道,傅哥对我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基层社区干部应该做的事,真不该有那么大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