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是318国道上的一个公路里程碑号,矗立在梁平蟠龙镇青垭口到新店子之间。
青垭口是318国道自东向西、由湖北进入重庆和四川的第一大关口,也是318国道线上一道重要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这段路,曾是万县长江码头乃至湖北到重庆、成都运客载物往返的必经之地。
“1921”,顾名思义,这里距318国道起点——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1921公里,而离终点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3555公里。有“中国山水长卷”之称的318国道,从中国海拔最低点的长江入海口,到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全长5476公里,与号称“人类文明脐带”的北纬30度线并肩西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美景和人文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
其实,318国道在重庆仅221.624公里,只涉及万州和梁平两个区,在梁平境内长达108公里,占总长的五十分之一,公路起止里程碑号为1891——1999。
我的老家在青垭口附近,儿时割草砍柴经常会爬在垭口旁的山顶古寨上眺望远方,畅想山外的世界。从寨顶俯瞰山下,一路都是螺纹般大幅度迂回的盘山公路,车子的行进速度宛若蜗牛爬行。
从青垭口到318国道1921里程碑处,要经九曲十八弯的“天险之景”石河沟。这里路挂悬崖、峭壁千仞,有多处为急弯,我和小勇、宪婆等小伙伴称其为“倒拐子”。每当春夏之际,山上的溪流从上而下形成彩虹景观,甚为奇特艳丽。1936年2月,时任梁山县长、万梁马路筑路委员会主任何畴,亲临石河沟现场指挥时,不慎跌下崖坎,内脏受伤而卒于成都,可见修路之艰辛。在1921里程碑旁,就是令驾驶员闻风丧胆的“魔鬼路段”,在童年的记忆中这里多次翻车,一年数十起。有一年正月,一辆长途客车从四川安岳来到这里,由于坡陡弯急,加上司机疲劳驾驶处理不当,长途客车翻下几百米的山沟。
儿时,我和小勇、宪婆等小伙伴,在这里学会用3个轴承做的滑轮车运柴禾,小勇的“私家车”做得最好,还设计有手握方向盘。少年时,比赛骑自行车追车,再快的负重车辆宪婆也能抓住,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想起真是后怕。
天然垭口往往形成交通孔道,它既是行进路上的天险,也是景色绝美的天堂。在青垭口,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万州和忠县的地貌。小勇说,夏日的夜晚可以看到70多公里远的长江渔火,大家都说他“吹牛皮”,但当过地理老师的母亲告诉我,漆黑的夜晚甚至可以看到80公里远火柴发出的光芒。
母亲还告诉我,因为青杠树多,这里才得名“青垭口”。老家有“除去青杠无好火,除去娘亲无好亲”的说法。青杠树是钢炭的唯一原料,木质沉重坚硬,常用来做农具的楔子。青杠树上生长的黑木耳可谓地地道道的山珍,被砍伐的树桩腐烂后,秋季会生长出野生灵芝。儿时打猪草、砍柴、采山胡椒、捡蘑菇都要经过这里,那些沟沟坎坎、山山岭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乡亲们也都会从1921里程碑处出发,经青垭口和318国道走向远方。
青垭口不远处就是青垭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车辆的增加,住户和各色店铺也多了,有了街就成了场,未出远门的乡亲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着。
斗转星移,沪蓉高速公路和渝万高铁、达万铁路通车,过往青垭口的车辆大幅减少,已没有了当年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不过,儿时一起坐滑轮车的小勇在青垭口开了家饭店,为往来旅客提供食宿,其拿手好菜泉水鸡、麻辣鱼、“九月香”烧肉更是远近闻名。“孩子王”宪婆在青垭湾投资上百万元,要把旅游步梯修到青垭口山顶的老寨上,准备开发一带景观,让近者悦、远者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
1921年到2021年,正好100年。站在青垭口望中国,百年荣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站在他乡回望故乡,1921里程碑永远是游子的“零公里处”,青垭口是最美的风景眼、最浓的乡愁源,而经过大修改造“畅、安、舒、美”的318国道,成为乡亲们承载梦想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