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机器人首席专家、重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重庆鲁班研究院院长何国田 |
“目前重庆已初步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一体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但重庆机器人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还缺乏本土机器人品牌支撑。”研讨会上,重庆机器人首席专家、重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重庆鲁班研究院院长何国田说。
在何国田看来,机器人品牌愈发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然而在重庆,目前还没有形成知名的本土机器人品牌。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重庆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已超过10000台,但其中98%以上都是用的国外知名品牌机器人。而重庆本土工业机器人乃至国内工业机器人产品由于知名度不高,市场推广很艰难。
重庆为何缺乏本土机器人品牌?何国田认为,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要打造知名度高的机器人品牌,首先是要研发出质量一流的产品。这就需要完整而较强的产业创新链支撑。而重庆机器人产业的一大短板,就在于产业创新链不完整且不强。
何国田建议,重庆可三方面发力,补齐、补强机器人产业创新链,培育发展本土机器人品牌。
一是出台政策推动金融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营造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快速打造全产业创新链。为此,市级相关部门可分类施策,通过政府搭台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入对接,解决制约机器人企业发展的“融资难、成本高”等瓶颈。
二是出台机器人产业化重点专项政策,滚动支持机器人企业打造品牌产品。譬如,对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庆可从产业链创新生态发展需求出发,分别选取1-3款智能机器人产品,以规划引领品牌建设,打造龙头产品。
三是整合市内智能机器人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资源,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和立项审批方面的支持,建立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智能发育开发、检测、标准平台,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