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用最严格制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第008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用最严格制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建设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实现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头条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组织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以下简称党建“双创”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生动体现。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国家级、市级、校级层面探索建立以学校党委“六个过硬”为引领的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创”工作三维培育创建体系,推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

  “六个过硬”,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坚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校党委要坚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努力做到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作决策过硬、抓班子过硬、带队伍过硬、保落实过硬,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强化政治引领。严格落实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规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校连续三年获评中宣部“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健全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决策事项、决策程序和决策执行规则清晰、落实到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配齐配强各级班子,全面激发人才活力,专职组织员、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紧紧围绕学校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各项任务,抓调研谋划、抓落实推进、抓监督检查,对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和事关师生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严格把关、负责到底。

  固本强基,探索党建“双创”三维体系。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各级党组织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要全面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全面对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努力在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上争先,在办学治校展现新作为上争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上争先,在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上争先。学校党委按照“对标争先”建设计划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因地制宜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在党建“双创”工作中,学校获批2个全国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8个市级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确定了全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14个,形成了党建“双创”工作在国家级、市级、校级三个层面布点,覆盖校、院、支部的三维培育创建体系,达到了“对标有目标,争先有榜样”的党建工作局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党委积极筹划,参照全国“双创”工作要求,遴选了4个学院作为“标杆院系”培育,10个教工、学生党支部作为“样板支部”培育,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市级“样板支部”各具特色,如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理论学习作表率、立德树人作表率、教学科研作表率;服务学生、服务教职工、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地方文旅发展和融媒体发展”的“1134”创建工程。党建“双创”三维培育创建体系让学校党建工作在立体化格局中,有示范引领,有样板借鉴,有同行交流,进一步推动全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党建是引领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引擎。学校党委以党建“双创”三维体系建设为契机,坚持稳步推进,久久为功,着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引领下,学校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成效明显,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培养质量不断增强,学校获评“重庆市就业示范中心”“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学科建设竞争力凸显,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获批重庆市“一流学科”,10个学科获批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新增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所有学院全覆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5位;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各条战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日益巩固。学校党委将继续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改革、内涵发展,激发教育活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全国知名高水平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