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公里,100分钟,仅仅一场电影的工夫,便可穿山越河,从川西坝子来到巴渝山城,难怪八十有五的老母亲这几年已是二赴重庆,又念着第三次旅行了。
100分钟,放在过去的成渝铁路,无论是喘气冒烟的蒸汽机车,还是轮机轰响的内燃机头,拉着一长溜绿皮车厢,至多不过跑到龙泉山那一边的简阳罢了,离歌乐山下的重庆还远着嘞。
对此,我感受颇深。
1958年,年仅一岁的我,随父母从重庆迁居成都,平生第一次坐火车,便走的成渝铁路。此番行程,我完全没有印象;而留给母亲最深的记忆,是我扒在车窗前瞅“风景”,被蒸汽机车随风飘来的煤烟糊得小脸污黑,双手也成了“十爪乌龙”。那时来往两地,不仅费时十来个钟头,且车进隧道必须关窗,否则,煤烟夹着煤灰灌进车厢,旅客难免不成“黑脸张飞”。
17年后,我有记忆以来首行成渝线。那年,高中毕业暂闲家中的我,到重庆姑妈家玩了一个多月。回成都那天,苍茫暮色中,我独自登上了夜行列车。“牵头”的究竟是蒸汽还是内燃,我已记忆模糊了,但需跑上一夜却很确凿。不过,对于年方十八的我来说,“硬坐”10多个小时倒也算不得辛苦。在车轮碾压钢轨的“吭吭”“吭吭”的单调声响中,列车走走停停,旅客上上下下,费时近11个钟头,跑完505公里的路程,在黎明的曙色中抵达成都。
在随后的岁月里,我曾多次乘坐绿皮火车奔行在成渝线上。寒来暑往,这条长不过500公里的铁路,可谓是中国所有铁路线中我最为熟悉的一段。既因为我出生在重庆,更由于慈爱的姑妈生活在重庆,我对连接成都与重庆的这条铁路一直怀有别样的情感,有着更多的了解与关注。
而最后一次乘坐绿皮火车前往重庆,还是在30年前了。1990年4月,我和妻子带着4岁的儿子去看望姑妈。那天,曙色未露,我们便匆匆赶到成都火车北站,赶乘当天最早的一班快车,这样,才能在天黑之前抵达重庆。火车迎着晨光向东疾驶。第一次坐火车的儿子兴奋且好奇,时而扒在车窗前看风景,时而又在车厢里“巡视”,时而一屁股坐在我腿上,把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火车为啥子会咣-咣-地响?”“铁路是咋个修的喃?”“火车和汽车哪个跑得快嘛?”“火车好久才走得到姑婆的家喔?”彼时,火车在成渝线上逢水过桥遇山钻洞,重庆,还尚在远方。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速铁路开通。仅仅两个月后,我和弟弟即陪伴老妈乘坐高铁前往重庆,探望年近九旬的姑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乘坐高铁,那份新鲜,那份兴奋,犹如孩童一般。随着人流来到和谐号高铁前,顾不得上车找座,却赶紧吩咐弟弟用手机给我拍照留念。多年未出远门的母亲,更是充满了双重的期待。
登上高铁列车,这种迥异于传统绿皮火车,宛若乘坐飞机的全新体验,完全颠覆了老成渝铁路留给我的旅行感受。
8点22分,我们乘坐的G8581次高铁准时启动。此时,车厢前方标注列车时速的电子显示屏便成了我紧盯的目标。随着列车驶出站台,速度逐渐加快。车窗外的景物飞也似地在眼前闪过;耳畔却不闻列车碾压铁轨的“吭吭”声。此刻,电子显示屏上橙黄色的数字亦不断变换:120公里,150公里,180公里,200公里,260公里……坐在我身旁的母亲被这数字惊呆了:“恁个快呀!”“不恁个快,我们能一个半小时就到重庆么?”母亲忆起了当年带着周岁的我坐火车从重庆到成都的情形:“那个时候,要走一天哦!人都坐得鼻塌嘴歪了!”
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是重庆到成都;平生第一次乘高铁,是成都到重庆,新老成渝铁路注定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高铁在巴蜀大地风驰电掣。不觉间,开过了简阳资阳资中,驶过了内江隆昌荣昌,经过了大足永川璧山。
眼前,山是一座城,城是几座山。哦,重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