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主和王子的童话阿来:文学对我来说就像信仰一样一部近现代史上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第010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没有公主和王子的童话
阿来:文学对我来说就像信仰一样
一部近现代史上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近现代史上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周航

  2000年,王旭烽所著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2019年,这部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茶人三部曲》具有史诗般的品格,以恢弘壮阔的气势叙述了杭州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的命运,塑造了吴茶清、杭天醉、杭嘉和等60多个人物形象,饱含中国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大收获。

  小说以“茶”为核心意象。小说中的茶是符号化的茶,历史化的茶,人格化的茶。茶是中国人精神的一种符号,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小说的价值溢出了故事和茶本身,读这部小说就是在精神上品一壶清净的茶、高洁的茶。阅读之下,读者可从一个侧面领略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风云和时代变迁。它既是一部中国茶文化的断代史,也是一部近现代史上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符号化或隐喻是文学惯用的手法。《茶人三部曲》可谓通篇都是符号化的与充满隐喻性特征的。正如小说之名“茶人”,茶即人,人即茶,以茶喻人,茶人互衬,二者合二为一;正如小说中的人名,也蕴含“清”“和”“醉”等茶之品性。小说开篇即定下基调:“茶是郁绿的、温和的,平静的,优雅而乐生的……”写杭家几代人在时代巨变中的平和、隐忍、活力,也即在走笔、烛照茶的精魂。

  茶与人,其镜像意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茶具有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性,但更能化为中国士人的内在气质。

  小说通过杭天醉这个封建末世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描述和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适度寄寓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这提升了小说的文化蕴含与审美高度。小说在不经意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审视,其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最终落实到传统知识分子也即士人的头上。作者在为茶唱出挽歌的同时,也在呼唤新型知识分子杭嘉和、杭得荼等人的出现,对茶的改良与推广只是表象,重振中国经济和文化才是真心所向。

  小说对茶与人,都成功地做了历史化处理,茶与人成为百余年中国历史经纬线上的聚合处与交结点,从而使小说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与品格。

  具体而言,小说叙述了杭州茶叶世家杭氏家族从太平天国失败到1998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的历史,以小家的百年命运牵扯出从太平天国运动、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这部具有断代意味的茶人历史,不仅上溯千年的茶文化要义,下启中国茶文化的延伸式愿景,同时也将个体的命运和大历史背景紧密结合起来,这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内涵纵深。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茶庄的兴衰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的沧桑,茶文化的跌宕起伏,象征着中华文化精神的繁盛枯荣。茶道融于家道,家运系乎国运,一片茶叶的经脉昭示一段历史的轮廓和时代发展的去向,茶人所蕴含的民族与社会的严肃主题,其宏大结构和丰富内涵恰是小说史诗品质之所在。

  在《茶人三部曲》中,中国一个阶段的历史被茶的清香和人的爱恨熏得可感可知而色彩斑斓。正因为小说是以茶的文化史和人的情感史为主线的,从而使善恶是非观、民族精神最终得到形象化的诗性表达,历史化的茶与人,才有可能彰显恒常的价值。

  品茶即品人,茶是人格化的茶。小说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塑造,大概是作者精心泡制出来的不同味道的茶。杭嘉和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将茶人格化的意图,名字中一个“和”字,也尽显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

  或许,杭嘉和承载了作者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凸显了小说的写作伦理。中庸、慎独的儒家思想,充分体现在对杭嘉和这一君子形象的形塑上。杭嘉和在小说叙事中并无命运的大起大落,性格并不特别鲜明,但在其家庭和社会关系中,这一形象却很注重内在修为,追求自我完善。他敏于感受,却崇尚静和,不缺激情,却善于内省,这与品茶的静穆之道是相通的,当然更与作者的心思相通。

  所以,尽管小说并不缺少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但在茶与人性的修为上,作者更崇尚和追求品一壶清净的茶的思想境界。杭嘉和这一人物,或许正是中国茶文化精神核心的浓缩,从而使小说最终完成了茶与人的同构。

  《茶人三部曲》是女作家王旭烽对人生和历史的一次独特的深刻体验,是茶之坚韧与绵和品性的一次调和,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次创造性的升华生发。小说无论是从主题、结构,还是从语言上来看,都不愧是一部大作品。它像茶一般,具有深厚、浓纯与绵长的蕴味,值得读者去细细品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