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以“晒”为媒 激发文旅消费热情使用公筷岂能“不好意思”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兴办扶贫车间要发挥实效吐槽找茬窗口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第012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
以“晒”为媒 激发文旅消费热情
使用公筷岂能“不好意思”
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
兴办扶贫车间要发挥实效
吐槽找茬窗口
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张西流

  加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对于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科技向善,加强个人隐私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应用带来了机遇与便利,也带来了对隐私安全的挑战。2019年,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安全评估,发现一些App存在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近来,一些手机App频繁强制跳转启动、自启动、关联启动,甚至高频次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读取手机信息,表明App侵权愈演愈烈。这些“任性不服管”的App,不仅让用户无奈,也损害用户权益,造成安全隐患。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不仅是科技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事实上,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目前手机App仍然普遍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而这些App,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规制和惩处。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相关立法滞后。

  在我国,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散见于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民法典、刑法等多部法律中,过于繁杂和笼统,且只限于规范侵犯个人信息造成后果的行为。其震慑、打击力度不大,造成个人信息被泄露和非法利用现象泛滥成灾。

  加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对于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科技向善,加强个人隐私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常用App侵权依法规制、重罚严管,堵上制度漏洞,才能遏制企业侵权行为,保障用户权益。

  推进数字产业规范发展和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工作,要统筹兼顾个人数据保护、创新、效率和安全等价值目标。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激励社会更好地沉淀和使用数据。比如,可以对“个人数据”加以分类,以敏感或不敏感为标准,集中力量对敏感个人数据加以保护,对不敏感个人数据,则侧重流通利用;也可以导入“风险”理念,根据个人数据的性质、使用场景以及产生的风险,来限定用户同意的范围和数据二次利用的风险管理机制。

  此外,实行群防群治,完善举报机制,强化惩戒措施,也能提高违法成本,让违规者有敬畏之心,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