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以“晒”为媒 激发文旅消费热情使用公筷岂能“不好意思”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兴办扶贫车间要发挥实效吐槽找茬窗口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第012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
以“晒”为媒 激发文旅消费热情
使用公筷岂能“不好意思”
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
兴办扶贫车间要发挥实效
吐槽找茬窗口
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江德斌

  伴随国内儿童阅读需求上升,少儿阅读市场不断扩大。然而,部分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童书流入市场,容易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看到一些宣讲奇葩伦理观点、充斥性别歧视、渲染血腥暴力等内容的童书,不免令人错愕,这些明显不适宜儿童的童书,为何能够通过内容审查,在市场上畅通无阻,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相比其它图书的低迷状态而言,童书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速。儿童阅读率和阅读量逐年增加,与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系。由于我国童书市场空间很大,利润率较高,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6家出版童书,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壮观场景。童书市场竞争加剧,“分蛋糕”的多了,各种乱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一些出版商缺乏专业素养,一味求新求快,容易忽视童书内容;一些出版商不注重在原创内容上精耕细作,强行植入不适宜原角色的语言、情节,想方设法钻知识产权保护的空子,蹭经典、蹭IP,让名作蒙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童书市场上泛滥成灾,直接影响到图书内容,造成很多粗劣童书面世,负面影响极大。

  童书面对的是儿童群体。他们的心智尚处于成长阶段,接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还需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童书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这是童书市场快速发展的基础。而粗劣童书的盛行,是恶性竞争的结果,有悖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初衷。

  制度的缺乏是图书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部门应该把牢童书审查关口,严格监管出版、流通和销售环节,将这些粗劣童书从市场上清理掉,让孩子远离不良图书的毒害,规范童书出版流程,为孩子提供优质内容。同时,要将屡次违规者纳入“黑名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童书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循环,多出版内容积极健康,有益孩子成长的童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