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以“晒”为媒 激发文旅消费热情使用公筷岂能“不好意思”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兴办扶贫车间要发挥实效吐槽找茬窗口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第012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
以“晒”为媒 激发文旅消费热情
使用公筷岂能“不好意思”
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
兴办扶贫车间要发挥实效
吐槽找茬窗口
莫让粗劣童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制止App任性侵权,还须扎牢法治篱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好体育课不该是头痛事

李育蒙

  前不久,一位小学校长在朋友圈吐苦水:“如今,上好体育课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这一说法,引发不少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在疫情的影响下,体育课本已欠账,开学后又不能聚集,课程安排难上加难。但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体育课又必不可少。破解这一矛盾,不妨从提升体育课的地位着手。

  长期以来,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三大主科都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作为应试教育的必考科目,学生、家长在这些科目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网民吐槽说,体育课是被其它主科挤占最多的课,体育老师也是一些学校最不受重视的老师。

  如今,小胖墩、小眼镜、小屏奴不断出现,且越来越低龄化。这恰恰说明,体育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加强。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聚集性、高强度的体育课不该进行,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仍然值得提倡。

  长期以来,强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在一些地方不断被强化。要改变此种现象,还是要从提升体育教学的权重着手。多给体育锻炼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健全学生体魄。作为孩子教育的参与方,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能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一味地追求“考什么就学什么”,忽视孩子的健康教育。

  从“健康中国”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经过疫情洗礼,更多人意识到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当前,适当提升体育课地位,倡导学生积极锻炼,正当其时。这既是社会与时代对健康的呼唤与寄望,也是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起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