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阅读吧 不仅仅只是在世界读书日书的旅途读书日,再忆是东坡人生读书滋味长疫中读书记柴火灶上的温情与诗意
第008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热爱阅读吧 不仅仅只是在世界读书日
书的旅途
读书日,再忆是东坡
人生读书滋味长
疫中读书记
柴火灶上的温情与诗意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中读书记

郑劲松

  作为一个文教单位从业者,我和很多有类似职业背景的人一样,疫情严重足不出户的那段时间,读书成了让自己心绪平静下来、抵抗恐慌、守望岁月的生活方式。

  有人在微信群说:“这两三个月读的书,比我两三年读的还多。”这话我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宅在家中,读书让人获得一种时空的超越,一种生命的力量。

  首先翻开的,是曾经读过大部分篇章也值得重读的《鲁迅小说全集》。与大多数人阅读先生“标版”文体杂文、散文不同,我选择了小说,是几年前出差在机场买到的21世纪出版社版本。该书不仅囊括《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的全部33篇小说,还穿插了版画艺术大师赵延年先生创作的98幅精美木刻作品。或选取小说的某个经典情节,或刻画人物的某个动作表情,大师的木刻与大师的文字相得益彰,触动读者的灵魂。

  在书中又一次读到《一件小事》时,我的感觉有些特别。最早读到它是30多年前的初中时期,老师是把它作为叙事散文来讲的。小事不小,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自我人格的反省以及人力车夫高尚人格给自己的“震撼”:“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少年时代死记硬背老师的教参式讲解,中年再读,竟有些泪光莹莹。这篇很短的小说选自《呐喊》,我似乎终于明白先生为什么、为了谁而呐喊。

  另一本没这么厚重,而是轻松活泼的闲情逸致:小开本,薄薄的《文人与花》,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这是一本散文小品选集,翻到目录页,看到一篇篇精短篇什的作者,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是那么举足轻重:朱光潜、季羡林、老舍、郭沫若、朱自清、沈从文、郁达夫、叶圣陶、梁实秋、萧红、许地山、陆蠡、汪曾祺、杨朔等。还有一个作者陆小曼,人们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是她与徐志摩的婚恋故事,这简直是历史的遮蔽。陆小曼也是一代才女画家,早年师从刘海粟等名家。她还擅长戏剧,并熟谙昆曲,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小书选的是“小曼日记”,借花草倾诉相思,文笔优美而洗练。我发现,有时候重读一篇文会重新认识一个人,这也是读书的一大乐趣。

  小书不小,文人笔下的花草又岂止是花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花为师为友,赏花赋诗,借花抒情言志,笔下的花草早已表达着知识分子的自然情趣、文化人格、理想情怀与生活态度。书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陆蠡的《囚绿记》、杨朔的《茶花赋》,长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而广为人知。再次阅读,那种花草背后的时代氛围、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依然扑面而来。

  除了这两本外,我还读完了《易中天中华史》之《风流南宋》、祝勇的《纸上故宫》等几本历史文化著作,还有梁鸿的非虚构长篇《出梁庄记》,以及梁衡的《树梢上的中国》与李青松的《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两本生态散文。悄然之间发现,自己读的这些还基本构成了文学、历史、生态、乡村建设等小体系。

  读什么书,当然意味着读者的职业和专业背景,或许不经意间就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我深知,读书,读好书,养育着自己的心灵,而且还在建构着自己的精神谱系。

  看吧,书可以打败时间,拯救灵魂,积蓄力量,延续生命,至少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自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