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渝中区“远航计划”创业服务能力优化行动启动现场 |
“在渝中创业,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人懂你,也有人帮你。”不少青年创业者如是说道。
从创业担保贷款的及时落地,到孵化基地的一对一辅导,再到“远航计划”创业服务品牌构建“平台支撑、智力引领、生态赋能”全链条帮扶体系,当前,渝中区正以细致的服务、务实的政策和丰富的载体,让创业者们不再孤军奋战。
围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场景,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正通过资金、平台、智力、生态全链条赋能机制,有效降低创业风险,拓展资源对接网络,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创业故事,正让这座城区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外溢,也让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在渝中留下、扎根、成就梦想。
政策兜底
让创业的第一步“迈得出”
对创业者来说,渝中区的政策并非遥不可及的“纸上条文”,而是精准回应他们痛点的“及时雨”与“雪中炭”。
许多初创团队最先接触的,是创业担保贷款。渝中区为此提供了创业启动资金,为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失业人员,只要符合条件,都能申请最高50万元的贷款,并享受按实际利息50%贴息的支持。
“创业就像闯关,资金往往是第一道关卡。”青年创业者何奇峰对此感触颇深。正是这笔及时落地的贷款,让他位于孵化基地内的直播工作室渡过了初期的设备投入难关。
“对于带动就业的重点群体创业者,我们还会根据带动人数给予最高8000元的一次性补贴。企业吸纳就业,也能获得最高600万元的担保贷款。”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不止有力度,还有温度。对带动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渝中区给予每人最高1万元的社保补贴;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提供一次性6000元补助;青年人才落户创业的,也可申请最高10万元安家补贴。
更重要的是,这些补贴全部“线上能办、线上好办”,创业者通过“渝快办”等平台就能提交材料,少跑腿、不跑空。政策的力量,正转化为创业者迈出第一步的底气。
平台孵化
让创业的成长路“走得稳”
有了资金活水,还需要成长的沃土。为此,渝中区精心布局的9家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了约6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和600个面向35岁以下青年的免租工位,为无数梦想撑起了“第一张桌子”。
“渝中给我的,不只是钱,更是信心和空间。”何奇峰说,从最初使用免租工位,到如今拥有近百人的团队,业务从直播扩展到短视频制作、电商运营,孵化基地的创业导师始终一路相伴。
而基层高校毕业生群体“最美重庆人”、重庆云威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力的故事,则写下了在渝中创新创业的另一种路径。过去十年,他带领团队在孵化基地里研发“云威大数据”平台,服务重庆上万家企业,VR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并参与了多项国家与国际标准制定。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渝中是最懂创新的一座城区,你只要愿意往前走,就永远有人在推你一把。”从直播间到实验室,这些创业者的故事起点不同,却都受益于渝中区不断打磨的“创新创业”生态,这里有政策支撑,更有平台托举。
远航陪伴
让创业的未来“行得远”
相比前期的资金与场地支持,渝中区创新打造的“远航计划”创业服务品牌则是着眼于更长的未来,它做得更细,也更优,但能让创业者深切地感到“陪伴式创业成长”。
今年4月,渝中区启动“远航计划”创业服务能力优化行动。40多名来自街道和孵化基地的创业指导员接受了为期三天的密集培训,内容涵盖AI技术、法律风险、媒体创作等。“以前是凭经验帮创业者,现在有点像‘回炉重造’,要用更专业的方法去服务。”一位指导员感慨道。
如今,在孵化基地里,这些“陪跑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创业团队的工位旁,辅导商业计划、剖析市场路径、梳理财务风险……政策申报、企业登记这些琐事,被拆解成一个个“可解决的问题”。
对于已经步入发展轨道的团队,“远航计划”提供的法律、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短板辅导,正是创业者们“驶向”更广阔市场所需的“补给”。
“目前我们正创新‘创业服务直通车’模式,已累计打造70余名专业化创业指导员队伍,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创业服务200余次,开展创业服务送上门活动64场,服务对象年产值超7亿元。”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的渝中,创业者在这里不仅能找到资金、找得到场地,也能找到愿意长期陪伴的团队。政策的力量、平台的力量和人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创业生态。许多创业者纷纷称赞:“渝中在倾心扶持我们的事业、认真对待我们的未来。”
杨敏 陈佳佳 图片由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