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提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这为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网络舆论生态复杂多变,传统新闻舆论面临巨大的挑战。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既是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由之路。必须从体制机制、内容建设、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以体制机制改革筑牢一体化管理基石。体制机制是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的“四梁八柱”,只有打破条块分割、权责脱节的治理壁垒,才能构建集中统一、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一是强化党管媒体的制度保障。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所有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纳入管理范畴,实现对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审核的全覆盖。完善党委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为具体考核指标,确保导向正确、阵地稳固。二是构建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部门壁垒,健全跨部门联审联判机制,整合主流媒体内部采编、技术、舆情等核心力量,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分发、全流程管理”的工作闭环,提升舆论引导的协同效能。三是完善激励约束的考评机制。将一体化管理成效与薪酬分配、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既考量内容传播力、影响力,也注重舆论引导精准度、风险防控有效性,形成分工负责、协同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以优质内容创作引导网络空间正能量。内容是新闻宣传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引领网络舆论的根本依托。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必须以内容供给侧改革为抓手,用优质内容占据网络阵地,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一是聚焦时代主题强化价值引领。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将政策主张转化为网民易于接受的思想共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亮点、民生改善成效等重点领域,挖掘具有思想深度的内容素材,以理论的清醒引领舆论的坚定,让主旋律在网络空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二是立足群众关切优化内容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准对接网民信息需求,摒弃“大水漫灌”式宣传,推进内容生产的精准化、差异化。聚焦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用事实回应关切、用对话凝聚共识,促进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三是构建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整合主流媒体内容资源,建立“核心内容+多元形态”的生产机制,针对不同传播平台特性打造适配性内容产品。强化内容质量管控,完善“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每一件作品都兼具思想性、专业性和可读性,以高质量内容提升主流舆论的穿透力。
以媒体技术创新打造舆论传播新生态。技术创新是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技术创新重构传播链条,打造适应一体化管理的传播新生态。一是构建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整合内容生产、分发传播、舆情监测等技术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高效分发于一体的全媒体技术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网民偏好,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送,提升宣传引导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二是强化技术在舆论管理中的应用。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实时监测、精准研判和快速处置。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提前识别潜在舆论风险,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三是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运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传播场景,提升网民参与感。自主研发适配主流媒体的技术工具,开展全员技术技能培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内容创新力和舆论引导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
(作者单位:重庆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9SKSZ08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