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加快构建网上网下协同治理新格局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扫码关注!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加快构建网上网下协同治理新格局
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充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
扫码关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构建网上网下协同治理新格局

石化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网上网下协同治理。随着数字化浪潮深入推进,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深度交融,互联网已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和放大器,各类社会风险也加剧向网络空间传导。推进网上网下协同治理,事关网络空间清朗、事关基层安全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市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迫切所需。要从治理理念、实施路径、基础支撑等多维度变革创新、综合施策,逐步构建起网上网下协同治理新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推进网上网下协同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一是树立整体性治理思维。坚持整体观念,将网络空间治理与现实社会治理视为有机整体,深刻把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组织推动,兼顾网上网下,形成治理闭环。各地各单位应将协同治理纳入工作全局,将协同治理要求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治理全过程,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二是构建一体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网上网下治理联动机制,打破治理壁垒,推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政策联动、行动协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履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综合治理体制,明确各方权责边界,优化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目标同向、措施配套、优势互补、行动一致的协同治理共同体。三是推进统筹化治理实践。要统筹线上问题与线下根源,统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统筹方法手段与制度保障,实现网上网下治理深度融合,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现象。

  聚焦路径创新,提升协同治理新效能。创新激发活力,创新破解难题。当前,社会治理的对象和内容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纷繁复杂,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路径与方法,增强科学性与针对性,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推动协同治理从“有形”向“有效”转变。一是探索数据驱动治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网上网下社情民意的动态感知、智能分析与风险预警。依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发挥好“141”基层智治平台作用,健全基层智治运行调度机制,加强贯通实战和数据融合分析,精准把握社会治理运行态势,实现治理决策科学化,全面提升数智化协同高效治理能力。二是完善法治保障体系。深入落实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探索推动网络空间管理地方立法进程,构建符合重庆实际、覆盖网上网下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参与治理的权利边界和责任义务。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注重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营造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的法治环境。三是创新协同治理机制。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联动机制,加强对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的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实践,积极探索“网上枫桥经验”,顺应人民群众“网民化”、现实生活“圈群化”、社会治理“网格化”的新趋势,优化媒情、网情、社情“三情联动”机制,纵深推动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高效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强化基础保障,夯实协同治理新基底。协同治理的持续深化,离不开坚实的制度机制、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必须久久为功、强基固本。一是健全协同治理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推进协同治理的长效保障。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系,持续完善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工作规程、考核标准、问责机制和评价体系,使各项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动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环境,确保协同治理长期稳定。二是培育建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培育和引进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社会治理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为协同治理提供人才支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通过实战化培训、跨部门交流锻炼等方式,提升社会治理队伍的政治素养、法治意识、网络素养和应急处突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懂网络的社会治理铁军。三是强化基础平台支撑。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治理平台一体化建设,持续加强信息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统一指挥、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协同治理平台。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协同治理体系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网信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