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衣哥”朱之文被网暴4年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孙某某犯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犯诽谤罪判处拘役4个月,两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6个月。
“大衣哥”是一位农民歌手,多年前在网上走红,并遭遇了网暴。今年2月,忍无可忍的朱之文拿起了法律武器,刑事自诉网暴者侮辱诽谤。据报道,被告人从2020年到2024年间,针对朱之文及其家人剪辑了数百条带有侮辱、诽谤内容的视频,“甚至不满周岁的孩子也成了她造谣的对象”。面对结果,朱之文表示,相信法律是公平公正的。
被侮辱攻击长达4年之久,这种事放在谁身上都难以忍受。我国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没有边界。造谣、侮辱、诽谤等行为,不仅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还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因此,公民在发表言论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捏造或散布虚假信息。
遗憾的是,尽管法律条文白纸黑字,尽管相关案例就摆在那里,还是有人无视法律,肆意造谣诽谤他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造谣同样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然而,这一点并非人人都明白。个别法治素养低下者,用键盘肆意中伤他人,以为躲在屏幕后面就能逃脱法律追责。随着互联网持续发展,“蹭热点”之辈也越来越多,一些营销号甚至将“颠倒黑白”“耸人听闻”做成了黑产生意,加剧了网暴乱象。
网暴的成因很复杂,无法一言以蔽之,但有一点是明白的——网暴很恶劣,后果很严重。“大衣哥”朱之文的经历,既是在提醒广大公众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言论边界,也充分彰显了法治的公正和权威。一起案例胜过百般评说,只有一次次让网暴者为自己的行径付出沉重代价,才能警示更多人遵纪守法。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鼓励,法律会为你我撑腰,必要时就是要用这柄利剑来保护自己。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能通过网络表达个人观点,但这一切有一个基本前提:所说的话必须是事实。整治网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个体要知敬畏,平台也不能隐身,法治更需时时“在线”。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1.08亿人。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离网暴都很“近”。旗帜鲜明反对网暴,不仅是在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生态,更是在预防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