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月十三日,位于巴南区大江科创城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机械臂正在焊接车身。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视察重庆时要求我们“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经信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紧扣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统筹做到“八个善于”,着力提升抓工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持续做大做强工业主引擎,擦亮重庆制造“金名片”。
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实干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敏锐性,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政治逻辑,胸怀“国之大者”,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经信系统一以贯之抓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植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推动强企富民,着力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助力解决消费品生产供给、就业提质扩容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大局意识,在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中找准制造业发展方位,讲格局、强协作,既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工业经济主引擎中勇当“主力军”,也在推动内陆开放国际合作、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等工作中争当“生力军”,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善于系统谋划、体系推进、闭环落实。坚持系统观念,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迭代升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注重宏观考量和顶层设计,做到纲举目张、以纲带目。强化体系推进,构建完善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目标设置注重匹配性,工作部署强化协调性,检验标准体现集成性,推进资源协同和优化配置,系统集成各方面政策,形成体系作战能力。抓好闭环落实,强化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把目标任务落实到项目、细化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跟踪督导、打表推进、评估分析、督查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善于做好结合和融合文章。结合就是突出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因势利导,助力各区县和开发区立足区域禀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实战实效能力,“一企一策”高质高效常态化精准服务企业发展,紧盯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谋划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就是全力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特别是以“四侧”协同促进“四链”深度融合,突出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加快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与专精特新企业深化对接合作,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做强产业链“压舱石”,激活创新链“动力源”,强化资金链关键要素,发挥人才链主体力量,推动融合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跃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善于用好存量思维。主动适应城市发展“两个转向”的新形势,注重盘活存量、改造存量、拓展存量、做强存量,以存量提质增效催生形成产业增量。培育存量优质企业,聚焦百户龙头企业、百户高成长性企业、百户服务支撑型企业、百户高增加值率企业,强化以商招商,推动“老树发新枝”,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做强存量优势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扩链,强化产业链招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培育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盘活存量产业载体,以发展软信产业、工业设计、科创产业等为抓手盘活商务楼宇、闲置厂房、工业遗址、老旧空间等资源,打造吸引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空间和产业生态,提升人才吸引力、集聚力。
善于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把企业的需求清单作为工作任务清单,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人才有成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养成把握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推进工作的习惯,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采用什么技术、往哪个方向转型升级由市场说了算,推动技术、资本、数据、人才等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促进好企业快速成长、差企业快速出清,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治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善于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创新精神、改革办法、法治思维、专业素养谋事干事成事,变“避责思维”为“负责思维”,敢于不破法规破常规解决发展难题。
善于推动量质并举、内涵式发展。着力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从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消耗向绿色低碳转变,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动能,强化科技引领、数字赋能、质量筑基、文化铸魂、品牌增值,以支柱产业为主阵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由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加快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持续提升发展效益,把技术改造作为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快变量”,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技改扩能、技改扩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善于抓牢关键所在、要紧之处发力。坚持重点突破、集成攻坚,找准“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突破口,谋划“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事项,在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创新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人工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打通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从纵向横向比较中找差距,从结构分析中找短板,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制定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坚持抓具体、具体抓,做到越深入越具体、越具体越深入,对行业研究更深一层、对企业服务更进一步,培育懂经济、懂产业、懂企业、懂创新的专业化经信队伍。
善于做雷厉风行的执行者、攻坚克难的行动派、善作善成的实干家。争做雷厉风行的执行者,以闻令而动、马上就办的效率狠抓落实,对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奋力交出工业发展高分答卷。争做攻坚克难的行动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敢闯敢干,着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努力跨越新关口、培植新优势,谱写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新篇章。争做善作善成的实干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务求实效,推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营造讲政治、守规矩,严律己、不谋私,勤作为、勇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
(作者系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